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脑病 > 脑病症状

新生儿疾病系列七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tnicencephalopalhy,HIE)是指围生期窒息(主要是产前和产时)导致的脑缺氧和(或)缺血后的严重并发症。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脑水肿、出血、细胞凋亡与坏死。病情轻重不一。重症患儿多遗有神经后遗症如脑瘫、癫痫、智力低下等。

(一)临床表现

可分为三度:出生后12-24小时内常有以下表现:

1.轻度:表现过度兴奋、拥抱反射稍活跃,肌张力正常。吸吮反射和前自张力正常。持续24小时左右,3天内多好转,预后良好。

2.中度:嗜睡或迟钝,肌张力、吸吮反射、拥抱反射减弱,常伴惊厥,前自门张力正常或稍饱满,可有轻度中枢性呼吸衰竭。多在一周内好转,反之预后严重。

3.重度:昏迷,肌张力松软,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消失,频发惊厥,有瞳孔改变,前自门紧张,伴有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存活者多有后遗症。

(二)诊断要点

1.有围生期缺氧病史,如母亲有高血压、妊高征、胎儿宫内胎动增强、胎心增快或减慢、羊水被污染。出生后有窒息。

2.有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

3.颅脑超声检查应动态观察。中、重度者脑室变窄或消失,脑室周围尤以侧脑室外角后方有高回声区(系自质软化、水肿所致)。

4.CT检查根据脑自质低密度范围可分为:

(1)轻度:散在、局灶低密度影分布2个脑叶。

(2)中度: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自质、灰质对比模糊。

(3)重度:大脑半球呈弥漫性低密度影,灰自质界限消失,侧脑室变窄。可伴颅内出血。

5.磁共振成像(MRI)能检出缺氧缺血性脑损害、脑实质局限性出血、多发性囊性脑软化、基底节出血、脑室周围软化,而且发现髓鞘形成是否延迟或异常,能判断其神经发育情况。

6.脑电图及脑干诱发电位脑电图表现为节律紊乱、低波幅背景波上的棘慢波暴发式或持续性弥漫性慢活动;出现“暴发抑制”、“低电压”、“电静息”则为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听觉和视觉诱发电位亦能一定程度反映缺氧缺血后损伤。

7.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活性增高,反映脑组织损伤。诊断应以临床检查项日为主,辅助检查可根据病情需要,并非每个项日均需作。

(三)治疗

1.支持疗法对每一名患儿仔细观察、监测,采取措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1)保持血气和酸碱平衡。

(2)监测血压和心率:如有血容量不足可输血浆lOml/kg,必要时可滴注多巴胺每分钟5一7ug/kg或多巴酚丁胺每分钟5一15ug/kg,维持血压、心率在正常范围。

(3)监测血糖:宜维持血糖在4.5一5.0mmol/L(80一90mg/dl)。

(4)保持血细胞比容在0.45-0.60

2.对症处理

(1)及时控制惊厥:负荷量苯巴比妥钠20mg/kg,10分钟内静脉缓慢推注或肌注。如未能止痉,间隔15一20min加用5mg/kg,直至总负荷量30mg/kg。给负荷剂量12小时后,给维持量每日5mg/kg,分2次。有低钙血症可给10%葡萄糖酸钙2ml/kg,加等量葡萄糖液缓慢静注。

(2)脑水肿的治疗:无血容量不足时,最初2-3日入液量控制在每日60m1/kg。颅内压明显增高时亦可用甘露醇0.5一0.75g/kg静注,每6一8小时1次,视疗效酌情维持;但有颅内出血者甘露醇慎用。地塞米松每次0.5mg/kg,每日2次,一般用2-3日。

(3)止血药物疑有颅内出血者可选用维生素K1每日5mg,酚磺乙胺(止血敏)每次lOmg/kg,每日2-3次;卡巴克络(安络血)每次mg,每日2-3次,共3日。

(4)脑细胞代谢激活剂选用胞二磷胆碱每日0.1g,静滴30-60min,10日为一疗程。可用1-3疗程。该药在有活动性出血时不宜使用;脑活素每日1m1,10日为一疗程。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病情中度患者。

吴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nxm.com/nbzz/13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