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信偏方,出生4天的孩子被扎成筛子,
4天的孩子,身上布满了针孔,谁能想到,竟是亲生父母所为!
原来,宝宝出生后,黄疸偏高,其父母便听信偏方——用针扎婴儿穴位退黄。
结果非但没有退黄效果,反而导致宝宝生命垂危。医院时已经生命垂危,反应很差,不哭也不动,烧到38度多,浑身皮肤都很暗。
后来我搜了一下,“民间偏方”退黄惹祸还真不少!!!
以下偏方万万不能用:
1、点灯火
在有些地区,会认为孩子黄疸是“撞邪”所致,于是用“点灯火”的方法进行治疗。
所谓的“点灯火”,就是用点燃的灯芯草在身上戳,据说戳出血点,就能“驱邪”、“治病”。
这样做不但不能退黄,还会导致孩子皮肤灼伤。
2、泡药澡
之前听一位月嫂姐姐说过,她服务的一户人家,家里的老人见孩子黄疸,非要用“藏红花”给孩子洗澡,还喂孩子中药和“珍珠粉”,结果宝宝不但黄疸越来越严重了,差点要了小命!
3、服用茵栀黄口服液
有些医院检查,医生会给开茵栀黄口服液。其实,茵栀黄注射液早已被药监局禁用。
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就发布公告,明确指出新生儿、婴幼儿(三岁以内)禁止使用茵栀黄注射液。
因为口服茵栀黄的退黄原理跟腹泻类似,就是让孩子多排便,将多余的胆红素排出体外,黄疸自然就退了。
但是,新生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全,如果出现腹泻,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科学的退黄方法
1.母乳喂养退黄
尽早母乳喂养。因为喂养宝宝越早,胎便就会越早排出;另外,也要给宝宝充足的水分,保证宝宝一天排尿6~8次。
2.晒太阳
让太阳晒晒宝宝的皮肤,主要晒脑后部、背后和小屁屁,最好选择上午11点以前,一般晒10~20分钟左右;
要用不透光的黑布遮盖宝宝的双眼,保护好眼睛,并注意保暖,且不要晒伤宝宝的皮肤。
3.“光照疗法”
根据宝宝的黄疸程度,医院采取光照疗法来退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照蓝光”,医院进行。
严重黄疸可能会引起可怕的胆红素脑病,对宝宝健康造成永久性伤害。
所以,妈妈们要及时发现宝宝的黄疸类型,然后采取相应的办法,给宝宝一个健康的未来。
4、“补充益生菌”
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来改善孩子黄疸情况。纽乐曼动物双歧杆菌Bb-12对黄疸的恢复是有一定的帮助,主要是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促进胆红素排泄。
Bb-12活着进入人体肠道内,通过其生长及各种代谢作用促进肠内细菌群的正常化,抑制肠内腐败物质产生,保持肠道机能的正常。对肠绞痛、腹泻等都有治疗及预防作用。
胆红素的代谢经肠肝循环,但新生儿的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是很弱的。补充纽乐曼动物双歧杆菌Bb-12让益生菌尽快在肠道中占位,抑制致病微生物,帮助肠蠕动,增加胆红素排泄,缩短黄疸天数,有效治疗黄疸。
居家护理如何判断宝宝的黄疸程度?
1、仔细观察黄疸变化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局限于面颈部、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宝宝情况好、吃奶佳,一般为生理性黄疸。
如果发现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疸,即为重度黄疸,医院检查和治疗。
2、观察宝宝日常生活
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医院检查。
3、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
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孩子看医生。
4、勤喂母乳或配方奶
若为母乳性黄疸,可根据医嘱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