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妹子课堂吓人的造影剂脑病
大汉,介入术后的患者出现了昏迷,癫痫持续状态,你考虑什么?
出血了?
没。
支架内形成血栓了?又堵了?
没。MRI没有病灶。
过渡灌注了?
患者术后血压控制较好,TCD检查不考虑过度灌注。
那是?造影剂脑病?
恭喜你,大汉,答对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下造影剂脑病。
最初的造影剂是以泛影酸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离子型造影剂。第一代造影剂很快被机体耐受性好,副反应少的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所取代,如碘海醇、碘帕醇、碘佛醇等。上世纪末,耐受性更好,价格昂贵的非离子型二聚体造影剂应用于临床,如碘克沙醇等。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encephalopathy,CIE)是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少见类型。造影剂引起的神经毒性发病率在0.3%~1%,使用高渗碘造影剂时可以达到4%[2]。文献报道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包括脑出血、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皮质盲、无菌性脑膜炎、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包括眼肌麻痹、小脑功能障碍、单瘫等[3]。造影剂脑病的影像学表现通常无明显异常,或者表现为与治疗供血动脉一致的局部脑组织肿胀。
研究认为造影剂脑病主要发病机制为:(1)造影剂的特异性反应:造影剂使血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介质。造影剂作为一种半抗原,也可以与相应抗体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2)造影剂的物理化学特性造成神经损伤。其严重程度与造影剂的剂量有直接关系。造影剂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造影剂注入血管后,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差导致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受损,血-脑屏障受损,使神经细胞暴露在造影剂的化学毒性中。此外,注入造影剂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高渗使得红细胞携氧功能受限,容易形成血栓。有文献把介入操作后出现的点状脑梗死也作为造影剂脑病[2]。比如碘克沙醇等非离子型二聚体造影剂比单体类造影剂粘稠度高,造影效果好,在血管内操作时,应该不时用肝素盐水灌洗导管以减少与操作技术相关的血栓形成和栓塞。(3)造影剂本身具有神经毒性,直接对脑细胞造成损伤。这种现象的解释,可以发现高剂量的对比度造成的化学和物理性质造成血脑屏障的-渗透破坏,导致液体外渗和脑水肿。
一旦发生造影剂脑病,应用脱水利尿药减轻脑水肿,促进其排泄,应及时应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应用丙戊酸钠、苯巴比妥等控制癫痫持续状态,同时对高热等给予对症处理,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萌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