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脑病 > 脑病治疗

董氏针灸针刺选穴特点

—、针刺重视深浅针刺的深浅关乎疗效极大,古书中不乏记载,董氏奇穴中亦经常提及深浅不同的主治有别,例如:大间及小间穴之手术部份指出:『五分针,正下一分治心脏,二至二点五分为肺分支神经』。地士穴之手术:『针深一寸治气喘、感冒、头痛及肾亏。针深一寸五分治心脏病』。地宗穴之手术:『针深一寸治轻病,针深二寸治重病』。这些只是列举其一以示全部。可以说董氏奇穴全部穴位,无不贯彻深浅之理。董师用穴之深浅大致依循下列几项原则。1根据病位一般病在表、病在肌肤宜浅刺;病在肺腑宜深刺。有时治外感表症常在背部大椎、肺俞、膏盲点刺出血即为浅刺之例。同一穴位之深浅主治亦有别,在前述之大小间、地士,均已举例说明,其要旨为治近宜浅,治远宜深。又如最常用之足三里穴,董师常说:针五分一寸治腿部病,针寸半二寸治肠胃病,治心脏病气喘病至少宜二寸以上,头面病则宜二寸半以上,临床应用确有至理。2根据病性一般热症,虚症宜浅刺:寒症、实证宜深刺:新病宜刺浅,久病宜刺深。董师治较轻较短之病,常位较深之穴位为主;热病在较浅穴位(背部)及井穴点刺,寒症久病则在腿部、肘部血管或肌肉较厚部位深刺久留或点刺。3根据四时节令一般春夏宜刺浅,秋冬宜刺深,董师治疗疾病不只遵行春夏刺浅,秋冬刺深之理,在选穴处治方面亦有不同,充分体现了董师对时间治疗学的认识,此在『董氏奇穴及其学术思想浅探』(以下简称『浅探』)一文之第七项中已有详述,不再多赘。4根据体质一般肥胖、强壮、肌肉发达者宜刺深;削瘦、虚弱、肌肉脆薄及婴儿宜刺浅,董师亦遵循此原则进针,对体力劳动者进针较脑力劳动者通常稍深。5根据穴位董氏奇穴用穴多以四肢为主,肥厚部份可稍深,其余部份宜稍浅。穴分天地人三部,局部刺浅,再远入中,最远入深。躯干胸背概以种针点刺为主,头面部穴位多以浅针直刺或卧针平刺为主。绝无危险,且疗效高。总之,董师针刺论深浅,虽据病位、病性、体质、节令、穴位而定,但总以穴浅宜浅,穴深宜深;治远宜深;新病宜浅,病久宜深为要。取穴多在四肢,强调宁失之深,勿失之浅,如蚊蝇之叮咬难期收功。由于深针有透穴作用,加强了经脉间之联系,并扩大了针刺之主治范围,且由于一针多穴,合乎精简原则,不但减轻进针之疼痛,又能加强刺激量,提高针刺效应,最为董师所乐用,但不论深浅,又必以得气为度。二、注重留针取效留针是指进针以后,将针留置于穴位内,以加强及持续针感及其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是否需要留针,留针时间长短,必需因人、因病、因时、因穴及视『气』而定。1因人而异根据体质、年龄不同而决定留针与否及时间长短。体质壮实、肌肉丰满者,受邪较难,得之则邪深,刺宜深刺久留。体质瘦弱、皮薄肉少者及儿童则应浅刺疾出,不宜留针。2因病而异根据病程、病位、病性而定;久病邪气入深及病邪在阴分、营分、属寒、属虚者(久病虽实则宜棱针点刺出血)宜深针久留;初病邪气表浅或病在阳分街分,属热属实耆虑浅刺而不留针。3因时而异根据天时季节而定:春夏人之阳气在表,宜浅刺少留或不留,秋冬阳气在里,应深刺而留针。同理下午晚上针刺,一般较上午及中午留针稍久。4因穴而异穴位浅、气浮在外宜浅针不留,穴位深可稍留久,但必须注在外,以免发生滞针弯针(长时留针,体位异动有可能发生弯针)。董师针刺多采舒适之卧位,并在四肢穴位进行留针,绝无弯针、亦不怕吸针,是较安全的针法.留针时间多久为宜,目前较通行者有两种说法:(一)据灵枢五十营篇所霄:『二十八脉,….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氯行十六丈二尺…。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指出气血运行一周,需时二刻,一昼一夜为一百刻,则二刻为零点四八小时,为廿八分四十八秒。(二)据灵柜营卫生会篇所言:『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术一昼一夜在人体运行五十周,以廿四小时一千四百四十分计算,即廿八分四十八秒循环一周。从上述两点看来,留针至少宜超过廿八分四十八秒,目前为求计算方便,一般留针三十分是合理而适宜的。董老师治疗一些寒病痛症多以留针四十五分锺为准,每隔十五分锺捻针一次以行气。有测痛试验指出:针刺合谷可使全身皮肤痛阑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四十一五十分锺达最高点。此正舆董师之经验不谋而合,足见董师之留针是有一定道理的。三、针法讲求对应标幽赋说:『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董师善用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针右,右病针左,绝不在局部针刺,其治病常采对应取穴,效果卓著。董师常用之对应取穴法有下列几种:(一)等高对应;即在痛点对侧相等部位施针,左侧病痛可取右侧等高点,右侧病痛也可取左侧等高点,例如左曲池痛可针右曲池。这与物理学说之共振理论,有其相合之处,而采用单侧或双侧共穴针刺。(二)手足顺对:将上肢与下肢顺向并列,以肘对应膝为中心对应,可有下列对应:即肩对髋、上臂对大腿、肘对膝、下臂对小腿、手对脚。如髋有病可取肩部穴位(例:肩中穴)施治:膝部有病取曲池或尺泽(肘后歌)施治(反之肩部有病也可取髋部穴位施治,肘部有病也可取膝部穴位施治)。个人常以小节穴治脚踝痛,即系此一对应之运用。(三)手足逆对:将上肢与下肢呈逆向排列,可有如下对应:即肩与足、上臂与小腿、肘与膝、下臂与大腿、手与髋。如足踝部有病可取肩部穴位治疗,大腿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疗(反之肩部有病可取足部穴施治,下臂有病也可取大腿穴施治),董师常取手上灵骨、后溪等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个人亦常取支沟、外关治大腿痛酸,均系此一原理之应用。(四)手躯顺对法:上肢除与下肢有对应关系外,与躯干亦有对应关系,将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呈顺向并列对置,则有女口下对应:即上臂与胸(或背)脘,肘与脐(腰),下臂与下腹(腰骶),手与阴部。如腰抵或下腹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疗,阴部病可取手部穴治疗(反之下臂病也可取下腹或腰抵r穴位施治)。董师以大闾等五间穴治疝气即与此一原理有关。(五)手躯逆对法:将上肢舆躯干呈逆向并列,可有下列对应关:即手(腕)与头(颈),前臂与胸(背)脘,肘舆腰),臂舆下腹(或腰骶),肩舆阴部。如胸脘有病可取前臂穴位施(如用内关或董氏奇穴火串、火陵治心悸、胸闷等),下腹有可取上臂穴位施治(反之前臂及上臂有病,亦可取胸脘及下腹位施治)。董师以肩部之天宗、云白等穴治妇科阴道病及目前行之手针以手指治头病都与此一原理有关。(六)足躯顺对法:肢除与上肢有对应关系外,与躯干亦有对应关系,将下肢与躯顺向并列对置,则有如下对应:即大腿与胸(背)脘,膝舆脾腰),小腿与下腹(腰抵),足与阴部。如胸背有病可针大腿,腹有病可针小腿,反之大腿及小腿有病,亦可在胸腹施治。临常以大腿部位之驷马治肺、三通治心,个人常以门金治经痛,大敦、隐白治崩漏,以及复溜治腰抵痛,三会交治下腹病...等,其运用皆与些一原理相合。(七)足躯逆对法:将下肢与躺干呈逆向排列,可有下列对应关系:即足舆头、踝与颈项、小腿与胸背)脘、膝与脐(腰)、大腿与下腹(腰骶),如胸皖有病可少腿,下腹有病可针大腿,反之胸皖及下腹亦能治大小腿病。方法:除了手与脚及手脚与躯干的对应外,头面舆尾骶亦形成种对应。例交口临床以抵部之长强治癫狂之脑病;以头部之百会疗脱肛就是常见的例子,董师亦常以通宵穴治头痛,也是此原之运用。上述各种取穴,董师经验以左取右,以右取左为主,此正台对取以平衡,远取以疏导之作用,疗效甚高,常有立竿见影、穴位互应全体个局部均能反应全身,也皆能以之治疗全体,因此有掌针、眼针、耳针、足针、头针等多种针法的发明。当然最重要的是体针,髓针虽以十四经络应五脏六腑。但若将手臂足腿每一部份再予区分,每一部份仍能各自治疗全身疾病。这种事实充分反映了人身整体相关。全息论的出现深化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按生物全息论,人体任一肢节都是整体的缩影。都有舆整体相应的穴位,例如第二掌骨侧,这里的穴位从指根向掌根吱骨,对应有头、颈、上肢、肺、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足等各部位穴位,第五掌骨侧也有这样的对应。在各个节肢及其它较大的相对独立的部份中,都有着与第二掌骨侧相同的穴位分布规律,各节肢的各穴分布都遵循着与第二掌骨侧同一比例:头穴和足穴联机的中点是胃穴。胃穴与头穴联机的中点为肺穴。肺穴舆头穴联机分为三等分,从头穴端算起的中间两个分点依次是颈穴和上肢穴。胃穴与足穴的联机分为六等分,从胃穴端算起的中间的五个分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和腿穴。上述穴位只是具有代表性的点,其它穴位可以以这些穴位为参考点得出。董氏奇穴的穴位分布与全息律亦有极相似之处,董师强调任一局部皆能治疗全身疾病,董师虽将全身区分为十二治疗部位,但每一部位均可独立治疗全身疾病。临床施治时,常艺术化的由病人决定针手或脚而治疗病人。同类性质作用的穴道在手及脚皆有分布,例如指五金、手五金、足五金;指驷马、足驷马即是显例。再垄口一个穴组本身即常蕴有全息意味。例如灵骨、大白并用为董师温阳补气要穴,治病之多,几乎全身无所不包,疗效之高,亦非其它穴位所可比拟。大白位置与三间相符,系大肠经肠经俞穴,云骨穴在合价后叉骨前,两穴合用涵去俞原所经之处,若以全息律而论,大自主上焦,灵骨主下焦。又大白、灵骨皆以深针为主,又深透上、中、下三焦,因此不论以后,此二针比涵云三焦,其效果之大,自是可知。再如五虎穴,自指尖向手掌,依序为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五虎穴董师原治全身骨重,按此五穴之分布及主治本身即有全息意味,五虎一常用于治疗手指痛、手掌痛及鞑鞘炎;五虎三用于治疗脚趾痛,(五虎二则用于加强五虎一、二之作用);五虎四用于郦背痛:五虎五用于治疗脚跟痛。再如八八(大腿部位)七七(小腿部位)之一些主治全身病变的穴组,例如驷马上、中、下之治肺系疾病:天黄、明黄、其黄之治肝系疾病:肾关、人皇、地皇之治肾系疾病,若以位置而论,中间一针为中焦,则其上针为上焦,下针为下焦,因此在治全身病变时,三针不可缺一。董师的倒马针法常两三针并列,中说因此立加强了治疗作用,但何尝不是借着全息作用,全体互应的结果。四、定穴合乎正经董氏奇穴虽名之为『奇穴』,但董老师常说其奇穴为『正经奇穴』,其原著亦称『董氏正经奇针学』,亦即其穴位之分布与十四经有密切关系,若非对十四经穴有极为深刻之认识,断难发现如此多之奇穴,在『浅探』一文中曾提及董师对十四经穴的一些特殊心得,在其原著书后亦附有『董氏对十四经穴主治病症之修订』可资参考。这里再举几个奇穴中的例子,与各位说明:董师常用肝门穴治肝病,中医认为肝病多湿,小肠为分水之官,小肠之原穴腕骨即为治黄要穴(通玄指要赋、玉龙歌、玉龙赋),肝门穴位于手臂小肠经中央,即合经络,又合全息治中焦肝病之理,其效显着,自无疑义。又女口正筋,正宗之治疗颈项,即合对应(详见七七部位正筋之说明)又舆膀胱经有关,治疗颈项病当然有奇效。再如搏球之治背痛:其门、其正、其角之治痔疮:天黄、明黄、其黄之治肝病:下三皇之治泌尿、脾胃、妇科病包含三阴交穴在内;人士、地士、天士及曲陵穴等之治气喘感冒与肺经有关:门金之治肠胃病变与胃经有关等等,真是不胜枚举,这些皆足以说明董氏奇穴是以十二正经为基础发展起来,而又兼顾对应全息,因此效果更为突出。络病理论倡久病入络说,董氏奇穴理论认为: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病必瘀,难病必瘀,痛症必瘀.特别是在治疗慢性顽固性内脏病变时,非刺血针法不能根治,同道万万不可忽之!络脉分阴络和阳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为阳络,隶属于脏腑之络为阴络(慢性病久病入络之络指的是阴络。董氏奇穴主张泻络远针,极少在患处刺血。董氏奇穴有十大特效刺血区,如心肺区在小腿足阳明胃经循行区域,找病变瘀络刺血,治疗慢性心肺疾患引起的胸闷胸痛有立竿见影之效,吾用此法治愈数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肾脑区在内踝下,刺血治疗脑震荡及泌尿生殖系疾病效极佳;吾曾针刺手上的妇科穴和还巢穴,配合肾区(在小腿胫骨内侧)刺血,治愈妇女久年不孕不下十数例,99年治疗一位李姓妇女婚后6年不孕,19次后产下一对双胞胎;冲霄穴(督脉腰俞穴及其上1寸一穴.再上1寸又一穴共三穴)刺血,治疗久年不愈的后头痛有特效等,不一而足。打个比方,董氏奇穴调理脏腑相当于源头蓄水,动气针法及归宗针法以毫针调气相当于开渠引流,刺血针法相当于清淤泄浊,牵引针法相当于定向灌注。由此看来,董氏奇穴推崇整体观念,与传统针灸一脉相承。

编辑:吴玥喆;校对人:张仕洁

来源:《董氏奇穴疗法》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天医堂推荐编校发表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nxm.com/nbzl/8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