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线我院儿童保健科杨翠萍医生做客
本期内容
一.什么是高危儿
高危儿是指在围产期受到高危因素影响的存活新生儿,而高危因素按时期又分为胎儿期、分娩期、新生儿期。简单的说就是所有孕期母亲或胎儿发现有异常或在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
1、胎儿期高危因素:妊娠早期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宫内感染、孕期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母亲疾病(贫血、心、肝、肾、糖尿病等)、胎儿发育迟缓、多胎、宫内窘迫、脐带绕颈、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等。
2、分娩期高危因素:新生儿窒息、难产、剖宫产、产伤。
3、新生儿期高危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g)、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重度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据统计,高危儿占新生儿总数的10%~20%,高危儿具有脑损伤的潜在危险,
脑损伤将导致脑瘫、智力低下、癫痫及情绪行为异常等疾病,是婴幼儿时期致残的主要病因。
二.高危儿发病率不断攀升
随着医学抢救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高龄产妇的增多,具有早产、窒息、颅内出血、核黄疸等高危儿存活率不断上升,而这些存活高危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高危儿出现异常运动发育和智能发育的概率是正常婴儿的8—10倍,如果对高危儿及时进行早期干预,90%以上可完全康复。
三.既然早期干预那么有效,什么是早期干预呢?
“早期”的含义可解释为“生命的早期”或“症状出现的早期”,干预开始的年龄对干预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生后第一年,越早越好。
“干预”的含义有两种:
1、高危儿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干预可预防伤残的发生。干预的目标是促进婴幼儿发
育里程碑的获得,减少发育风险(预防);
2、另一种情况是当功能障碍完全明榷时开始,其优点是直接针对功能障碍。又称为“康复”,但有风险,因已错过了最好的干预时间(康复)。
早期干预既包括预防也包括康复,可以理解为,对于那些神经发育异常并需要特殊治疗(物理的,语言的,认知的,教育的,行为康复)的孩子来说,早期干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早期干预是通过对高危儿进行各种感官刺激、提供丰富的环境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及智力能力的各类训练。它用于发育(主要指神经、精神发育)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婴幼儿。通过一些措施,使这些婴幼儿的各项发展有所提高,或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或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早期干预可扭转婴幼儿偏离正常神经、精神发育的发展,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且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起步越早、效果越好。
四、为什么早期干预能有效地防治窒息儿、早产儿等高危儿智力低下和脑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风险呢?
这是因为未成熟的大脑可塑性强,代偿能力好。
可塑性的机制是脑细胞上的突触(可以理解成联通脑细胞之间的路)可以再生,而突触可使脑细胞之间建立起各种联系,形成复杂的网络,使大脑能完成各种任务。(也就是说大脑有“用进废退”的特点)
而所谓的代偿性,是指一些细胞能代替另一些细胞的功能,研究证明,只有在生命早期,损伤脑细胞缺失才可由邻近细胞所代偿,但过了一定敏感期后,缺陷将成为永久性,不可逆转的。
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又称敏感期,敏感期得不到相应的发育刺激,“时间窗”就关闭,因此大脑的潜能丧失是不可弥补的,存在“过期不候”的特性。如先天性白内障儿童3岁后手术虽然眼睛结构已经恢复正常但仍不能复明;狼孩7~8岁救回,但学不好语言和智力破坏不可逆转。
所以,在发育早期,对脑损伤患儿越早进行干预,效果越好。
例子: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例病例:患儿32周早产,出生体重1.58kg,在新生儿科住院48天,住院期间头颅B超检查发现双侧脑室内出血,在新生儿科住院时已使用规范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出生3个月(即纠正胎龄1个月时)时,头颅CT显示脑多发性脑软化灶形成,我们就对他进行了早期干预治疗直到1岁,1岁复查头颅MR,脑软化灶面积明显缩小,但仍存在,其发育商评估显示孩子发育年龄是11个月,1岁1个月孩子已能独走,并有意识叫爸爸妈妈,认知已与同龄足月儿无明显差异。他现在的表现与头颅MR的结果是不相符的,这个例子其实说明其他的脑区已经代偿了破坏脑区的功能,所以孩子智能发育不受损。所以,对脑损伤患儿尽早进行干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五、早期干预有哪些手段呢?
对神经发育偏离不多的高危儿,我们会针对不同年龄高危儿的发育特点,指导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早期干预,如宝宝被动操/主动操、感官刺激(如听觉、视觉、触觉、前庭运动刺激)、运动功能训练、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培养等。
对神经发育严重偏离的高危儿,需及时至正规的康复机构治疗,并与家庭训练相结合,包括运动功能训练、传统按摩治疗、认知能力训练、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社交能力训练、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理疗等。
六、如何早期发现高危儿神经发育偏离?
新生儿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体格发育或神经发育偏离正常的儿童。我院是通过建立高危儿健康档案,及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主动召回高危儿,定期进行神经智能评估,并不是单纯的体格检查(身高、头围、体重测量),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后遗症发生的目的。
所以,高危儿体检次数比正常出生婴儿要更为频繁,一般一岁内每月一次,一岁以后2-3个月一次。(正常婴儿是一岁内每三个月一次,一岁以后每半年一次)
七、作为父母,如何在家早期识别宝宝发育异常
新生儿期(全身发硬,全身发软、自发运动减少,哺乳困难,哭声微弱,好打挺,易惊)。
2月(无微笑、持续哭闹);
3月(不能抬头,不能对人发音);
4月(无大声笑,反应迟钝,拇指内收,手握拳);
5月(无交流的咿呀声,不能伸手抓物,声音定位不佳);
6月(仍有非对称姿势,不会翻身,手口眼不协调,叫名无反应);
8个月(尖足,不支持体重);
9个月(不能独坐);
10个月(不能拇食指捏物);
12个月(不能抓站,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如拍手、再见);
15个月(还不会迈步)。
16个月(不能说出一个字);
24个月(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出现以上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点击页尾“阅读原文”可以听本期节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