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该怎么ldquo吃rdqu
脾胃虚寒是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可见食少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神疲乏力、四肢不温、畏寒喜暖、大便稀、小便清长、妇女白带清稀量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脾胃虚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不良饮食习惯:饮食不节制,过食生冷寒凉食物等损伤脾阳。
2.不良作息习惯:经常熬夜晚睡,过度疲劳,使阳气受损。
3.情志因素: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或思虑过度伤脾。
4.体质因素:素体脾虚、久病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导致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吃什么?
宜食食物:可多食性温味甘辛,具有健脾补气、温胃散寒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莲子、小米、糯米、板栗、羊肉、鸡肉、牛肚、猪肚、鳝鱼、鳗鱼、韭菜、桂圆肉、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红糖等。此外,平时可吃一些易消化、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机体的各种营养,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
忌食食物:少食性质寒凉、易损伤脾胃阳气的食物,如虾、蟹类以及大部分的海鲜,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其他如:田螺、螺蛳、海藻、海带、绿豆、豆腐、菠菜、空心菜、冬瓜、苋莱、苦瓜、绿茶、西瓜、橘子、梨、火龙果等。同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和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加重胃肠负担。
脾胃虚寒平时应注意什么?
1.注意保暖:尤其是对腹部、腰背部、脚等容易受凉的部位注意保暖。
2.起居规律:遵循四时养生规律,《黄帝内经》中对春季养生这样描述的:“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即春季应晚睡早起,过了冬季白天时间延长,夜晚缩短,我们应适度减少睡眠,增加活动时间。而冬季起居则应遵循早卧晚起的原则,睡眠时间要适当延长。但应注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3.适当运动:中医有“动则生阳”之说,即运动可以改善虚寒体质,促进新陈代谢,但切记运动要适量,不宜大量运动出汗太多。
药膳调理(胡椒猪肚鸡)
材料:猪肚1个,鸡1只,淮山20g,白胡椒10g,红枣、枸杞适量,葱、姜、料酒、食盐等适量。
做法:①把猪肚、鸡洗净,葱打结,姜切片;②把白胡椒、葱结、姜片塞进鸡肚和猪肚里,置于砂锅内,加入淮山、红枣、料酒、清水,大火烧开10分钟,转小火煲2-3小时。③把猪肚和鸡捞出来,拣去姜葱、胡椒粒,把猪肚切成条,鸡肉也撕成条状放回汤里面,加入枸杞,煮开5分钟,用盐调味。
功效:猪肚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铁等营养物质,能补虚损、健脾胃,胡椒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等功效,淮山能补脾益气,对于脾胃虚寒、中气不足、食欲不振等症状效果较好。
温馨提示
如果腹胀、脘腹冷痛、神疲乏力、四肢不温、便溏等症状明显时,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香砂养胃丸、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颗粒等中成药调理,或者根据不同症状使用中药调理,效果会更好哦!
个人简介
杨芳华,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医院中医脑病科医师。主持课题2项,现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对中医“经方”有广泛的研究。主要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脑病科疾病,包括眩晕病、中风病、面瘫、痴呆病、失眠等,肝胆脾胃科疾病,包括肝硬化、肝癌、胃炎等,肺系疾病,包括咳嗽、哮喘病等。
杨芳华医师
出诊信息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
出诊地点:门诊2楼中医内科门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