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病针灸治疗的正确打开方式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针灸的概念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我们针灸室运用的主要是其中的针法,所谓针法就是利用金属制成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经络腧穴,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在我国传统康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实针法又分为多种,我们科针灸室所使用的针灸疗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头皮针刺:是通过毫针等刺激头部特定的刺激区以治疗脑源性疾病为主的一种疗法。起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同时加快脑部血流量,改善患儿血液循环促进脑代谢,提高患儿智力,促进其语言听力的发育,适用于脑瘫、失语症、运动发育落后、面瘫、自闭症、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
体针:用毫针刺激躯干及四肢的穴位,通过针感的传导以达到疏通经络、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适用于小儿脑瘫、脊髓损伤、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小儿常见病如流涎、遗尿、厌食、腹泻等病症。
穴位注射疗法:该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激发经络、穴位的作用,在针刺的基础上结合药物的药理作用,使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有机的结合,提高其药效。适用于小儿脑瘫,智力低下、语言落后、颈软腰肌无力、四肢无力、周围神经损伤、肩周炎、运动发育落后等疾病。
俞募穴速刺:利用毫针快速刺入人体胸腹、腰背部的腹募穴、背俞穴,同时配合提插捻转等补泻手法治疗以小儿脑病为主的一种行刺手法。具有补肝肾、调脾胃、开心窍、醒神志的作用,促进脑智力的发育、提高患儿语言运动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食欲、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电针疗法:用电针器输出脉冲电流,通过连通毫针作用于经络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脉冲电具有止痛、镇静缓解肌肉痉挛和血管的痉挛、促进代谢和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提高肌肉兴奋性的作用,适用于痿症,痛症,痹症,小儿脑损伤等疾病。
耳穴贴: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能在耳朵上找到相应位置,当人体有疾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使用胶布将药豆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按揉捏压等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称之为耳穴贴。适用于自闭症、抽动症、失眠、厌食、食积、小儿多动症、疼痛等。
河南中医院、河南医院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主任委员单位、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主任委员单位。儿科三区(儿童脑病诊疗康复中心)始建于年,开设床位张,面积约平方米,拥有康复医师及针灸、推拿、运动、作业、理疗、言语、教育、心理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员90余人。康复医师22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9人;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3人。各级康复治疗师5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5人。设有儿童神经康复、神经系统疾病、精神行为心理疾病、遗传代谢病等专业,医院校规模最大的儿童脑病诊疗康复中心,是河南省最早开展儿童脑瘫康复的权威综合性医疗机构。儿科三区(儿童脑病诊疗康复中心)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副会长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中西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美国CPN与中国康复医学会合作建立的五个“儿童康复培训基地”之一(中部基地)、国家中管局标准化项目《脑瘫中医诊疗指南》起草、制定单位、《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副主编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儿童抽动障碍”协作组组长单位、“小儿脑瘫”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小儿脑瘫肉毒毒素注射技术培训基地。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较大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