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脑病 > 脑病预防

黄疸为什么那么可怕核黄疸

医院里只要医生告诉您:“宝宝的黄疸值有些高,要注意多观察有没有什么异常。”一般的妈妈爸爸就会比较害怕了。如果这时医生再找您谈话,“宝宝的黄疸值变化比较大,可能需要照照蓝光……”估计很多妈妈就开始害怕了。如果这时医生说话再有些犹豫:“宝宝黄疸值比较高,而且……”很多人就不敢往下想了!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些父母听到黄疸会“谈虎色变”呢?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黄疸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核黄疸”。

是这样吗?“核黄疸”有多么可怕呢?

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疸分很多种的,一般情况是没那么可怕的,可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所以真正让人“谈虎色变”的是核黄疸!医生找你谈话也会告诉你如果宝宝的黄疸治疗不及时可能会造成“核黄疸”,那什么是“核黄疸”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下什么是“核黄疸”。

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由于胆红素毒性作用所致的急性脑损伤称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由于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导致的慢性和永久性的脑损伤称之为核黄疸。

通俗一点说就是引起黄疸的那种物质(未结合胆红素)跨过大门直接登堂入室进入了人的核心中枢大脑,使大脑中毒了。

那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1.黄疸进行性加重,未结合胆红素〉.5umol/L(15mg/dl)。

2.嗜睡、拒奶、反应差、呻吟、尖叫,病情进一步加重者凝视、眼球震颤、头向后仰、角弓反张、抽搐、呼吸不规则,出现病理性呼吸。

3.病情严重者虽经抢救,但往往有后遗症如抽搐、听觉障碍、智力低下等。

临床一般分为四期: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1期(警告期)持续约12~24小时,血清未结合胆红素.5~.5μmol/L,属于早期,表现为反应差、嗜睡、吸奶无力或拒奶,呕吐,可伴有发热和黄疸突然加重。

2期(痉挛期)持续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最长不超过48小时,预后差,死亡率高达30%-50%,血未结合胆红素超过.5μmol/L。主要临床特点是痉挛、角弓反张和发热,一般以痉挛的出现作为进入第Ⅱ期的特征,症状较轻者表现为双跟直视、凝视或上翻,为时很短,较重者双手握拳,双臂伸直、外展强直;严重者头向后仰,角弓反张,阵发性抽搐或持续强直性痉挛状态,常伴有眼球旋转或向下视,明显面肌和肢体抽动,尖声哭叫,呼吸不规则。呼吸困难;其发热往往出现于痉挛之前,体温一般在38~40℃。还可出现硬肿、鼻腔流出血性泡沫,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3期(恢复期)持续时间约2周,大都始于出生后第一周末,如能度过前两期,则抽搐渐渐减轻而后完全消失。随即吃奶好转,反应好转,继而呼吸好转。1~2周后急性期症状可全部消失。

4期(后遗症期)此期约于病后1个月或更晚出现,一般持续终身,对各种治疗均无效。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超过.5μmol/L,主要表现为相对持久性或持续终身锥体外系神经异常,是胆红素脑病后遗症的特征,即胆红素脑病四联症:①手足徐动:%患儿表现此症状,其特点是手足不自主、无目的和不协调的动作,或轻或重,时隐时现。②眼球运动障碍:占0%,表现为眼球转动困难,特别是上转困难。常呈“娃娃眼”或“落日眼”。③听觉障碍:约占50%,表现为耳聋,昕力失常,对高频音调失听。④牙釉质发育不全:约占75%,有绿色牙或棕褐色牙,门齿有弯月形缺陷,均为釉质发育不全,多见于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患儿。除四联症外,还有流涎、抽搐、抬头乏力、智力低下等。

以上就是“核黄疸”的表现,一旦发现是病理性黄疸,一定一定一定及时就医,及时治疗!别无他法!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重点在于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等。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







































白癜风病发病原因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nxm.com/nbyf/73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