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脑瘫孩子康复中的异常问
有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解决患儿的两个“异常”问题,只要这两个问题能够得到彻底有效的解除,那么患者就能尽快的理想的康复效果。
一、异常用力即脑瘫患儿在该用力的地方用不上力,而在不该用力的地方乱用力。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中枢神经受到各种程度的损伤,导致传导神经与肌肉的运动不协调而产生的不正常用力。
二、异常姿势这跟上述的异常用力存直接联系,如查患儿不正常用力越严重,那么异常姿势就会越明显,病情也会越发严重,换言之,异常用力与异常姿势是成正比的。
同时,研究发现,我们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要恢复患者的四个力:即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先恢复静态下的这四个力,然后才能恢复动态下的四个力。临床上最常见的痉挛型脑瘫主要是平衡能力差,另外手足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主要是控制能力差。
那么,我们就要针对这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
1
针对平衡能力差的训练
平衡训练前应先要求脑瘫患儿学会放松,减少脑瘫患儿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其次要选择训练的方法或方式,如是否需要镜子或者采用什么样的体位训练。脑瘫患儿平衡能力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从最稳定的体位逐步到最不稳定的体位训练,从静态平衡过度到动态平衡,以逐渐加大难度。
平衡训练方法的要领是逐渐缩减脑瘫患儿的支撑面积和提高患儿的身体重心,逐步增加脑瘫患儿头颈的运动、躯干的运动和四肢运动,从脑瘫患儿的睁开眼活动逐步过渡到脑瘫患儿闭者眼活动。进行训练时应有稳定的支撑点,选择体位(如坐在床边)应当确保脑瘫患儿的安全,必要时家长可给予支持或帮助。
在平衡训练过程中,家长应积极鼓励脑瘫患儿做头部的运动,帮助脑瘫患儿的体重重心转移,训练时有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如先单侧上肢活动,然后双侧上肢在活动。逐步增大脑瘫患儿运动的范围、速度和难度。脑瘫患儿可采用舒适的不同体位(如站立位、跪位)进行上述平衡训练。
当脑瘫患儿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时,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一定的外力。以增加平衡的训练的强度。当脑瘫患儿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后可采取一些高难度的训练如蹦楼梯、跑“8”字等活动。
2
针对控制能力差的训练
控制能力是决定今后爬行,坐位,立位与行走的基础之一。如果让一个人仰卧位时,双下肢屈曲立位,臀部上抬并能稳定保持这一动作,在外力的冲击下仍然能够保持原姿势,就说明其骨盆控制能力较好。脑瘫患儿的骨盆控制能力普遍较低,有的甚至完全没有这一能力,所以尽可能早地对这些控制动作进行诱发训练。如果患儿能够将骨盆上抬,只是不能长时间保持这一姿势,说明臀部肌肉肌力还比较弱,此时,患儿在做上抬训练时,可以适当给向下的阻力。
应该注意的是,在对患儿进行骨盆上抬训练时,应尽可能让患儿两下肢处于屈曲立位,如果患儿不能保持这一姿势,训练者在训练时可以根据情况用手和双下肢固定患儿的双下肢使之处于稳定的姿势状态。另外,骨盆上抬时,当体干,骨盆,下肢的大腿在一条直线上为宜。如果过分上抬,就会出现腰背肌的代偿,也就是经常见到“打挺”现象。
当上述骨盆训练达到能够独立上抬并能保持时,就可以进行单侧的骨盆控制训练。所谓单侧骨盆上抬,是在训练时让患儿的臀部上抬稍离床面,然后让其一侧骨盆抬高将身体的重心移向另一侧,这样左右反复进行,使骨盆出现一个向左右两个方向旋转的过程。单侧骨盆的控制训练是让患儿一侧下肢搭在另一侧骨盆屈立位的下肢上,然后在上抬骨盆,这样也就强化了一侧骨盆的控制和上抬力量,为了同样的目的,也可以让患儿一侧下肢伸直抬起,另一侧下肢屈曲直立支持体重。便于骨盆上抬。
只要经过以上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让脑瘫患儿恢复良好的坐位平衡与控制能力,大多数人都能获得到独立行走能力。
MORE延伸阅读??痉挛性脑瘫患者20年艰辛求医,终获科学诊疗方案
??
所有家长,脑瘫儿童腰腹部力量及异常姿势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附视频)??告别剪刀步从这七点开始—西北脑瘫诊疗中心
??《我不是药神》当疾病遇上贫穷怎么办?医院带给小儿脑瘫诊疗新希望
暑期.小儿脑瘫援助活动报名开始!
西北脑瘫诊疗中心专家门诊
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门诊预约
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国内首位脑瘫医学博士,残联特聘脑瘫专家,创立脑瘫外科康复一体化全程治疗法——梯度疗法, 改善脑瘫治疗效果,专攻小儿脑瘫、顽固性疼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擅长:脑瘫、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帕金森、癫痫的外科治疗,神经电生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李华,主任医师,教授
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曾任职于中国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完成各类颅脑高难手术余例,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脑瘫诊断、评估,各种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管狭窄。顽固性癫痫。鞍区肿瘤和后颅窝肿瘤等外科治疗。
刘桂萍,儿保科主任
儿科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治疗师、陕西省儿童保健学分会、陕西医学会健康教育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儿童早期综合健康发展专业委员会、西安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现任医院儿保科主任。
从事儿童临床工作近30年。曾在北医三院、北京海医院进修学习,在多家杂志上发表数拾篇文章。承担儿童心理行为治疗的科研立项1项。多次在媒体进行育儿知识的讲座。
擅长脑瘫、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营养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矮小症等疾病和疑难疾病的治疗。尤其擅长儿童心理疾病的诊治。
李转艳,康复治疗师
任职于医院儿保科,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康复治疗技术师,从事儿童保健及高危儿早期康复工作10年,对于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有丰富的经验,帮数千例脑瘫患儿做康复训练以及指导患儿家长正确,适合的康复方法。
擅长脑瘫患者PT/OT等训练及家庭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