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诊断ldquo晚期rdquo,
人们对癌症常常存在这样的认识,一旦被诊断为癌症,往往会被认为预后不佳(天快要塌了),尤其被诊断为“晚期”时(天已经塌了)。因此,在与家属沟通的过程中,常会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我挚爱的亲人还能活多久?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
首先,晚期并不意味着终末期。
癌症的早中晚分期,是源自临床或病理学分期,大多数分期方法,都将远处转移归为晚期,但是晚期和终末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被确诊为晚期,并非意味着生命会很快会走到尽头。终末期的概念相对要复杂得多,医生们对于“终末期疾病”概念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终末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最终阶段,医学上被称为临终阶段。因此,晚期并不意味着生命要很快结束,尤其对于那些没有接受过任何初始治疗的患者,往往尚有针对肿瘤治疗的措施,来延长生命,或缓解症状。比如,被诊断为晚期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放、化疗依旧反应良好;对靶向药物反应良好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亦可通过靶向药物显著延长生存期。而终末期则包括:晚期的、进行的、无法治愈的情况;整体比较虚弱、从现况来看预计可能在12个月内死亡;根据目前状况,若病情突变将有死亡的风险;因突发灾难性事件引起的危及生命的情况(英国全科医疗委员会)。因此,晚期并不意味着失去了针对癌症的治疗机会,而终末期常意味着失去了针对癌症的治疗机会或意义,进入临终关怀阶段。
其次,肿瘤的生存期具有显著异质性。
“不同”癌症预后不同。我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73%,而肺癌的5年生存率是14.24%。晚期乳腺癌中位生存期尚可达78个月,五年生存率55%。而晚期肺癌出现远处转移,80%多在诊断后一年内死亡,多数超不过2年。
“相同”癌症预后亦不同。不同病理类型,预后不同。比如,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上存在差异,预后亦不相同。基因检测结果不同,预后不同。比如,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和鳞癌,基因检测阳性常尚可接受靶向药物治疗,若药物反应良好,可延长生存期。尤其我国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分化程度不同,预后不同。低分化,往往意味着肿瘤增殖较快,预后不佳。此外,转移部位、年龄、吸烟、性别、选择的治疗方案等也是影响预后因素。
再者,统计学数据不适用个人。
必须指出,上面提到的五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等数据,均是来自于人群统计结果,因此是概率性事件。而统计学数据对于个体,往往只具有参考意义。比如,上面提到,晚期肺癌多在一年内死亡,而部分可超过一年。在引用的参考文献中,入组18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13例1年内死亡,5例存活超过2年,3例存活超过3年,2例存活超过6年,1例存活超过7年。中位生存期18个月。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治疗方案下,不同的人生存时间亦不同。就像买彩票一样,确实有“运气”成分。
另外,终末期生存时间亦难以判断。
世界上各个国家对临终阶段的划分也存在明显不同。美国,将临终阶段界定于临终患者已无治疗意义,预期生存期6个月以内;在日本,以患者只有2个月至6个月预生存期为临终阶段;在英国,以预后1年或不到1年为临终阶段;在香港,以临终患者住院治疗至死亡,平均16天为临终阶段;台湾,以平均30天为标准。我国学者,认为高龄老衰自然死亡预生存期时限为1年(天左右);慢性疾病的临终患者处于疾病晚期,死亡预生存期临终阶段为天左右(半年);晚期恶性肿瘤转移至脑和骨等部位,生命体征和代谢方面紊乱,临终阶段一般为90天左右(3个月);急性猝死或意外伤害导致死亡,一般不经过临终阶段而直接进入濒死状态,仅为数天或数小时发生。
虽然各个国家对终末期有各自的定义,但是终末期只是一个宽泛的时间范围,更准确的说,这里的概念定义是用生存时间来界定终末期,而不是用终末期来预判生存时间。也就是说,一旦我们预判一个患者生存期不足,会被划入终末期;而进入终末的患者,生存期长短,仍是无法判断的。原因在于,终末期影响因素较多,往往会因为低估危险因素(风险),或因为不可预测因素或突发事件而加速死亡;也常常因为评估不够准确,或高估危险因素(风险),而实际患者生存时间超出预期。
最后,即使临终阶段亦难以判断。
狭义的终末期,往往指的生命的最后阶段,通常常被描述为生命的最后3d。即使处于最后阶段,家属也经常关心生存时间:有些家庭因为家属未能全到,希望亲人在最后时间内能赶到,常要求医生尽力维持患者生命;有些家属希望在恰当的时机做出决定,使患者最后一口气能保留在家里;有些家属则希望亲人能够尽量的延长生命,哪怕多一天的陪伴。不管出于何种考虑,家属都会想尽力维持生命的同时减少痛苦(尊严死)。很遗憾的是,医护人员往往亦难以判断最终时间和干预病情变化。因为,我们很难判断,患者何时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进入最后阶段又能维持多久。我们遇到过脑瘤患者,白天还在打牌,下午出现意识丧失,晚上就结束了生命,生命最后阶段药物难以维持;我们也遇到肝癌伴发肝性脑病的患者,在血压开始出现下降后,应用升压药物又维持了3天之久;遇到过肺癌患者,深夜大咯血短时间内窒息、休克死亡;也遇到过肺癌患者,多次出现少量咯血的情况。只能说,事事难料。同时,在终末期,利尿剂、心脏药物、抗生素、抗抑郁药物和细胞毒性药物往往不再有任何直接作用。引起终末期患者呼吸困难的潜在原因大多数不可治疗。对于血氧过低的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辅助供氧。对于呼吸困难,吗啡和精神类药物往往是最后选择,而药物本身又存在呼吸抑制的潜在风险。所以,当有家属问还能维持多久,我们能做的常常只是安慰,使家属注意力转向接受死亡的现实。
上面讨论的话题相对沉重,但却不可回避。与医生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与信任,是必不可少的。希望在诊断之初,能正确认识疾病,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在疾病最后,能做好必要心理准备,接受生命最后的现实。
参考资料:
1.综合治疗晚期肺癌生存期临床研究,临床肺科杂志[J],
2.中国乳腺癌全人群生存率分析研究进展,中国肿瘤临床[J],
3.肺癌病人5年生存率及生存因素分析,预防医学文献信息[J].
4.《临终关怀学概论》
5.《恶性肿瘤姑息治疗》
中医院肿瘤科孙立撰写仓促,不足之处,望指正!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