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01
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而呼吸道症状较轻,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但病程短,常呈自限性。婴儿、妊娠及围产期妇女、老年人及体弱者、有基础疾病者,易并发肺炎及其他并发症。
02
二、疾病分类
1、甲型流感
变异频繁,变异程度大,引起全球爆发流行,易在一般人群中造成暴发流行或大流行,有些患者病情很重。
2、乙型流感
流行范围小于甲型流感,中等流行或局部地区和群体的小流行。
3、丙型流感
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侵犯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
03
三、病因
患者被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流行性感冒,主要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人群普遍易被传染流行性感冒,在公共区域工作者以及有其他健康问题的人群更易被传染。婴儿、妊娠及围产期妇女、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免疫力低下者若治疗不及时,易引起重症疾病。
主要病因
流感病毒通过HA(血凝素)与呼吸道表面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特殊受体结合而进入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在NA(神经氨酸酶)协助下,新的病毒颗粒被不断释放并播散,继续感染其他细胞,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则发生变性、坏死、溶解或脱落,产生炎症反应,出现发热、头痛及肌痛等全身症状。
04
四、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是无症状感染者,动物亦可能为重要储存宿主及中间宿主。患者自发病后5日内均可从鼻涕、口涎及痰液等分泌物排出病毒,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轻型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在疾病传播上均有重要意义。
2、传播途径
本病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其次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及毛巾等间接传播,密切接触亦是传播流感的途径之一,传播速度及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或接种疫苗后1周出现抗体2-3周达高峰,1~2个月后开始下降,1年左右降至较低水平,流感病毒各型及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4、流行特征
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流感流行的特点为突然发生及迅速传播。甲型流感病毒一般每隔10~15年就会发生一次抗原性转变,产生新的病毒亚型从而导致世界性大流行;每隔2~3年发生一次抗原漂移,常引发季节性或地方性流行,乙型及丙型流感病毒仅发生抗原漂移。
5、传播途径
传染源是流行性感冒的患者,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其次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及毛巾等间接传播,密切接触亦是传播流感的途径之一,传播速度及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6、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被传染流行性感冒,婴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肥胖者以及妊娠及围产期妇女若治疗不当,易引起重症疾病。
05
五、症状
流行性感冒起病急,患者主要有高热、乏力、周身肌肉酸痛、全身中毒症状,伴随喷嚏、鼻塞、流涕、咽痛、轻咳、少量白黏痰,还会并发肺炎、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脓毒性休克等疾病。
典型症状
1、典型流感
典型流感起病急,前驱期即出现乏力、高热、寒战及全身酸痛等不适,病程中全身症状重而体征较轻,可伴有或不伴有喉咙痛、咳嗽、鼻塞、流涕、胸痛、眼痛及畏光等局部症状。查体可见结膜充血、咽喉红肿,肺部听诊可闻及干啰音,病程4~7日,但咳嗽及乏力可持续数周。
2、轻型流感
轻型流感急性起病,轻或中度发热,全身及呼吸道症状轻,2~3日内自愈。
3、肺炎型流感
肺炎型流感多发于老年人、婴幼儿、妊娠及围产期妇女、慢性病患者及免疫低下者,起病1日后病情迅速加重,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可伴有心、肝、肾等脏器衰竭。体检双肺遍布干、湿啰音,但无肺实变体征。痰细菌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多于5~10日内发生呼吸循环衰竭,预后较差。
4、重症或危重症流感
(1)重症流感:表现为持续高热、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嗜睡、惊厥,严重还会出现呕吐、腹泻。
(2)危重症流感:表现为呼吸衰竭、急性坏死性脑病、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
5、其他类型
流感流行期间,患者除流感症状体征外,还可能有其他肺外表现,特殊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中毒性流感: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如高热不退、血压下降、谵妄、惊厥及脑膜刺激征等症状;
(2)、胃肠炎型流感:此型较为少见,以腹泻、腹痛及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3)、肌炎型:以横纹肌溶解为主要表现,仅见于儿童。
(4)、脑膜脑炎型:会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表现。
(5)、伴随症状
患者大多有喷嚏、鼻塞、流涕、咽痛、轻咳、少量白黏痰等症状。
06
六、并发症
1、肺炎
流感并发的肺炎可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期后病情反而加重,患者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湿性啰音及肺实变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
2、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脑炎、脑膜炎、急性坏死性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3、心脏损伤
心脏损伤不常见,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异常,重症病例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患者主要症状有肌痛、肌无力、肾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以及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等。
5、脓毒性休克
患者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07
七、就医
1、就医指征
当出现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症状,症状持续时间很久且没有缓解,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诊治。
当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胸痛、肌肉疼痛严重、体温在40℃以上应立即就医。
2、就诊科室
大部分患者首选急诊科或发热门诊。
若有并发症的患者,如发热、肺炎等,可选择相应的科室联合诊治。
3、需要做的检查
(1)血象检查:可检测是否出现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大单核细胞增加。此种变化在发病最初即出现,往往持续10~15日,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2)病毒分离检查:可将起病3日内患者含漱液或上呼吸道分泌物,接种于鸡胚或组织培养进行病毒分离。
(3)血清学检查:可分别采集急性期和两周后血清,进行补体结合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如有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长则为阳性。
(4)免疫荧光检测抗原:起病3日内鼻黏膜压片染色找包涵体,或以荧光抗体检测抗原。
(5)胸部影像学检查:重症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
4、诊断标准
冬春季在同一地区内,1~2日内有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生应考虑流感。
流感流行期间可根据临床表现(如乏力、高热、寒战及全身酸痛等)进行诊断。
流感非流行期或流行初期,有流感临床表现,并且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检测结果阳性即可确诊: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3)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5、鉴别诊断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早期症状往往类似流感,但流脑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儿童多见,早期有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瘀点、口唇疱疹等,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2)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之时,无流行史且起病急,局部(呼吸道)症状明显而全身症状较轻,可通过病毒分离与血清学检查等加以鉴别。
(3)下呼吸道感染:如细菌性支气管肺炎和流行性感冒引起因素不同,前者病变是沿支气管发生的散在性肺实质炎症,后者则主要在肺间质;前者痰量较多,为黏液浆液痰或有脓痰,排痰时引起咳嗽,后者多为较剧烈的刺激性咳嗽,痰量少;X线诊断前者呈支气管肺炎,后者则呈间质性肺炎病变。
08
八、治疗
流行性感冒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其他治疗等,部分患者不治疗也可自愈,接受治疗者一般为7-14天后痊愈。
1、治疗周期
流行性感冒为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不治疗也可自愈,接受治疗者一般为7~14天后痊愈。
2、一般治疗
患者首先应该进行隔离并卧床休息,多饮水,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要漱口,保持鼻、咽以及口腔卫生。
高热患者可以给予物流降温或者服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止咳祛痰药物,并密切观察病情发展,若患者病情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3、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用于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只有以下两种类型:
M2蛋白抑制剂,包括金刚烷胺及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可阻断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抑制病毒复制,早期应用可减少病毒的排毒量及排毒期,缩短病程,但目前耐药性严重,基本不再应用。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其代谢产物能竞争性地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位点结合,选择性地抑制神经氨酸酶的活性,起到抗病毒作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及帕拉米韦等,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
4、中医治疗
(1)连花清瘟胶囊
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连花清瘟胶囊对流感病毒具有确切的抑制作用,在治疗H1N1甲流患者时70%~75%显著缓解流感相关症状,与奥司他韦组(75%~80%)相当,连花清瘟胶囊的不良反应更少、成本更低。
(2)疏风解毒胶囊
具有良好的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的功效,观察发现该药在治疗以风热证为主的呼吸道感染时,具有很好的解热和止咳效果。
(3)金莲清热泡腾片
主要成分是金莲花和大青叶等,可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止咳祛痰,对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柴银类和银黄类制剂
用于流感治疗已有多年,主要是抗病毒及缓解相关症状,对流感等病毒性感染疾病的疗效比较显著。
09
九、饮食
流行性感冒患者要合理饮食、营养均衡,进食对身体有刺激的食物,以免病情加重。
饮食调理宜清淡、易消化、半流质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蛋汤、藕粉。
宜食用含锌的食物,如苹果、动物肝脏、瘦肉、粗粮、干果。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条、火鸡面、芥末。
忌烧烤煎炸食物,如炸薯条、鸡柳。
忌甜腻食物,如巧克力、蛋糕。
10
十、预防
在流行性感冒期间自身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平时要加强个人卫生知识,也可通过注射疫苗和服用药物进行预防。
1、早期筛查
若在流行性感冒期间,自己身体出现咳嗽、流鼻涕、体温忽高忽低、头晕、头痛,有时影响食欲,导致食欲不振,建议及时进行就医进行病原体监测,以便明确诊断。
2、预防措施
(1)加强个人卫生知识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3)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4)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5)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6)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种方能获有效保护,疫苗毒株的更换由WHO根据全球监测结果决定。
(7)抗病毒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高合并症风险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
(8)中医预防
与流感患者有明确接触者的儿童、青壮年,身体强壮者可用金银花、大青叶、薄荷、生甘草,水煎服;老年体弱者可用党参、苏叶、荆芥,水煎服。
资料来源:有来医生网
资料推送:医院公共卫生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