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脑病 > 疾病并发症

高血压脑病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检查要突出重点即根据问诊材料考虑到最大可能的某种或某几种疾病后,首先加以检查以求尽快肯定或否定某些诊断,在明确头痛病因后,有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检查方法有:1.眼底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性眼底,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甚至视网膜有出血、渗出物和视乳头水肿。2.CT检查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弥漫性的白质水肿为主,累及灰质少见,可有占位效应。亦可从阴性、可逆性后部白质水肿到弥漫性脑水肿甚至合并出血、脑疝。3.脑电图如出现弥漫性慢波,提示脑组织水肿。4.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诊断已明确时禁作),细胞和蛋白含量也可增高。诊断根据高血压患者突发急骤的血压与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当具备以下条件时应考虑:1.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血压迅速升高,其中以舒张压大于mmHg为其重要的特征。2.临床上出现以颅内压增高和局限性脑组织损害为主的神经精神系统异常的表现:突然剧烈的头痛,常伴有呕吐、黑蒙、抽搐和意识障碍,一般在血压显著升高后12~48h内发生。3.患者经紧急降压治疗后,症状和体征随血压下降,在数小时内明显减轻或消失不遗留任何脑实质损害的后遗症。鉴别诊断如治疗后血压下降,而脑部症状及体征持续数日不消失,提示存在脑内其他疾病可能,需与其他急性脑血管病鉴别。1.出血或缺血性脑卒中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血压可不高,头痛症状亦可不明显,但有颅内定位性的症状及体征,头颅CT或MRI有明确的病灶,脑电图有局限性脑实质损害征象。2.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高血压脑病一样,也可有突发的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部分患者也可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通常较轻,极少出现偏瘫,且脑脊液呈均匀血性等特点,可与高血压病鉴别。3.颅内占位性病变虽有严重头痛,但为缓慢出现,非突然发生,其他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灶性神经体征亦是进行性加重血压虽可升高,但不及高血压脑病的显著增高,可通过脑超声波,脑血管造影或CT等检查加以确诊。治疗治疗原则:患者应进入加强监护病房,持续监测血压和尽快应用适当的降压药物。需要在短期内缓解病情,改善靶器官的进行性损害,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常需静脉滴注降压药物,既能使血压迅速下降至安全水平,又不能过度或过快的降压,以避免出现局部或全身灌注不足(尤其是肾、脑或冠状动脉缺血)。详细的治疗方法可以参考高血压危象。降压目标:降低血压的同时保证脑部血流灌注,避免使用减少脑血流量的药物。一般以静脉给药为主,1小时内将收缩压降低20%~25%,血压下降幅度不可超过50%,舒张压一般不低于mmHg。所选的药物可用乌拉地尔、尼卡地平、拉贝洛尔、硝普钠,舒张压降至95~mmHg后可以改为口服药物。1.迅速降低血压可选用下列措施(1)乌拉地尔加入生理盐水50ml,静脉泵维持6~12小时,或静脉滴注。(2)尼卡地平加入生理盐水50ml,静脉泵维持6~12小时,或静脉滴注。(2)拉贝洛尔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3)25%硫酸镁深部肌注或用5%葡萄糖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多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4)硝普钠加入5%葡萄糖液ml中,缓慢静滴,以血压调节滴速。(目前临床使用较少)。(5)利血平肌注1~2次/d,本药起效慢而平稳,适于快速降压后,维持血压应用。(目前临床使用较少)。(6)酚妥拉明肌注或静注,亦可稀释后静滴。(目前临床使用较少)。2.恢复期可改为口服药物。3.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呋塞米、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4.制止抽搐地西泮或苯巴比妥钠等。5.控制癫痫。6.病因治疗症状控制后,有肾功能衰竭者可行透析治疗,妊娠毒血症者应引产等。注意对患者筛查继发性高血压。预防高血压脑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以脑部损害最为突出,必须及时抢救治疗。凡高血压者有血压急剧升高伴剧烈头痛,甚至有意识和神志改变者,医院急救治疗。迅速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防止或减轻脑组织水肿与损伤是治疗的关键。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血压下降过度而使脑、心、肾的血液灌注发生障碍。系统治疗高血压和原发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将有助于降低高血压脑病的发生。病情稳定后应逐步向常规抗高血压治疗过渡并坚持长期、正规治疗。另外,在高血压尤其是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注重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尽早诊断及治疗;同时对于高血压患者加强宣教,完善血压的管理模式,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控制率,亦是高血压脑病防治的关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nxm.com/nbbfz/11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