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脑白质病
脑白质病是一组非常复杂的病,其获得性原因包括血管性、感染性、免疫性、中毒性、代谢性、外伤性以及肿瘤等,而遗传性原因更为复杂,涉及病种更为广泛,除了遗传性大小血管病外,也包括很多常染色体显性(HDLS、ADLD、Alexander)、隐性(VWM、MLD、CTX、MLC、APBD、Krabbe等)及X-连锁(ALD、FXTAS)和线粒体病(MNGIE、AARS2)等。其实很多脑白质病前面已经介绍过,本周重点介绍伴球形神经轴索的遗传性弥漫白质脑病(HDLS)。
患者男性,39岁,因“头晕伴记忆力减退1年”收住院。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记忆力减退及四肢乏力,表现为低头时自觉头部晕沉感,呈发作性,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抬头后可缓解;近期记忆力下降,经常忘事;自觉身体活动耐受力下降,感四肢乏力,无发热、心悸、呕吐等其他症状。近4个月,症状较前加重,以记忆力减退加重明显,无法正确计算、认路。,发病以来,进食尚可,睡眠正常,体重无下降。
既往史及家族史:患者为家具工人,自诉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无吸烟,饮酒,冶游史;无药物过敏史;父亲65岁时因“老年性痴呆”去世。母亲体健;有1姐,因“痴呆、运动迟缓”于45岁去世;有1弟,体健;有1女,体健。
查体:右侧卧位血压/75mmHg,心率78次/分,心肺听诊无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粗测减退,记忆力、计算力减退,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发现。四肢肌力V级,双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腱反射稍亢进,双侧掌颏反射、Hoffmann征阴性,左侧巴氏征阳性。双侧肢体深浅感觉正常,双侧指鼻、跟膝胫试验尚稳准,闭目难立征阴性。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
头核磁见下图:
又是脑白质病变!该患者青年起病,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查体示锥体束受累,影像学表现为轻度脑萎缩,脑室旁、胼胝体白质信号异常,双侧基本对称,DWI示点片状高信号,有可疑“痴呆”家族史,当然需考虑遗传性脑白质病,但脑白质病变原因众多,患者又在家具厂工作,必要的筛查还是很有必要!
住院后完善检查如下:
血、尿、便常规:正常;凝血像:正常;乙肝五项+丙肝+艾滋病+梅毒抗体:阴性;生化全项:电解质+肝肾功+血脂+血糖均正常;糖化血红蛋白5.5%;
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正常;免疫全套、ANCA:正常;血沉1mm/60min,B型钠酸肽10.0pg/ml,甲状腺功能:正常;肿瘤标志物:正常;
胸片、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正常。
重金属毒物筛查:正常;
MMSE:22分,MoCA:20分。
筛查没有发现明显异常,还是查基因吧,选择脑白质病Panel,结果如下:
患者在伴球样轴索的遗传性弥漫性脑白质病(hereditarydiffuseleukoencephalopathywithspheroids,HDLS)基因CSF1R的19号外显子存在一处杂合突变,c.CT(胞嘧啶胸腺嘧啶),导致氨基酸改变p.AV(丙氨酸缬氨酸),该突变位点有致病性,已有文献报道,具体可参见JNeurolSci.,(1-2):-5。
姐姐的头核磁如下:影像学表现更突出。
但非常遗憾的是,其女儿经过一代验证,也携带该致病位点!如此看来,祖孙三代患病,也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
HDL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白质病,其特征是脑白质变性伴轴索球样变,从而导致进行性认知和运动功能减退。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包括个性和行为改变、痴呆、抑郁、震颤麻痹、癫痫等,因而常被误诊为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不典型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或脑小血管病等。
HDLS起病年龄在40-50岁,多在6年内出现进行性痴呆甚至死亡。磁共振表现为脑白质异常,以额顶叶为著,主要累及脑白质深部、环侧脑室区域,包括胼胝体和锥体束,开始为不对称、斑片样或局限性损害,随着疾病进展,逐渐融合对称,不断加重的白质损害导致脑室扩大和继发性脑萎缩改变,一般没有脑干萎缩,小脑多正常;确诊依据脑组织病理检查(见下图),表现为白质区域髓鞘广泛缺失和轴索破坏,轴索球样变,胶质增生以及存在吞噬大量脂质的巨噬细胞。
HDLS致病基因为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包含22个外显子,个氨基酸(见下图)。CSF1R由高度糖基化的配体结合域(细胞外)、跨膜域和酪氨酸激酶域(细胞内)组成。导致HDLS的突变位点多位于高度保守的蛋白酪氨酸激酶结构域。CSF1R是CSF1的细胞表面受体,CSF-1和CSF1R的结合后CSF1R形成二聚体,随后促使胞浆域的几个酪氨酸残基发生自身磷酸化。CSF1主要调节单核巨噬细胞(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小胶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脑内,CSF1R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CSF1R突变导致激酶无活性,小胶质细胞增殖分化受阻,推测小胶质细胞的功能障碍在HDLS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略
注:《老王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