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脑病 > 脑病症状

头孢唑林注射剂不良反应知多少

病例

患者,男,49岁,因肺部感染入院治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3×/L,给予注射用头孢唑林钠5g+10%葡萄糖注射液ml静脉滴注,日1次;羧甲司坦片0.5g,口服,日3次。用药过程中患者面部出现红色皮疹,同时伴有呕吐、口唇紫绀、末梢苍白,血压60/40mmHg,立即停止输液,给予抗休克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

有医生指出以上病例中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头孢唑林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具体原因你知道吗?

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有哪些?

头孢唑林在临床上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

围绕以上问题,用户在「用药助手」APP问答区展开了讨论。现将部分用户的精彩评论摘录如下。

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有哪些?

1.静脉注射发生的血栓性静脉炎和肌内注射区疼痛均较头孢噻吩少而轻。

2.药疹发生率为1.1%,嗜酸粒细胞增高的发生率为1.7%,偶有药物热。

3.个别病人可出现暂时性血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升高。

4.肾功能减退病人应用高剂量(每日12g)的本品时可出现脑病反应。

头孢唑林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属于一代头孢,有肾损害,也要注意。溶酶主要是盐水,溶酶量也不能太大,否则输注时间过长,造成药物的分解。

皮疹瘙痒,寒战,发热,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休克

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系统损害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具体不良反应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突出。

具体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约占33.78%,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发热、寒战等;呼吸系统损害约占20.35%,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喉水肿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约占17.85%,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

头孢唑林在临床上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

成人常用剂量:静脉缓慢推注、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一次0.5~1g,一日2~4次,严重感染可增加至一日6g,分2~4次静脉给予。他一次5g虽然没有超一日用量,但是频次不对,过高浓度增加副作用发生机率

头孢唑林钠单次剂量过大,用药频次不对,应该q12h或q8h,其次溶媒不当,10%葡萄糖ph较低,头孢类在葡萄糖液中不稳定,且溶媒量太大,延长了滴注时间,容易导致药物水解产生杂质。

首先第一要先做皮试,皮试阴性可以输注,也不免输注过程中发生输液反应,第二输注剂量过大

案例中,首先是单次用药剂量过大。单次用药剂量5g远远超过单次用药剂量最大限度3g。

然后是溶媒的选择。抗生素配备的溶媒适宜选择稳定性较好的盐水。

最后就是有效血药浓度最关键的是时间依从性。要想最大发挥抗生素的作用,是层层递进而不是一鼓作气,这样反而会增加副作用。这跟抗生素的重拳出击和按阶梯给药完全是两个概念。

头孢唑林在临床上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单次用药剂量过大;根据说明书要求,头孢唑林注射剂应分次给药,单次剂量不应超过3克,而年CFDA不良反应数据库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中,涉单次超剂量给药病例共55例,占15.76%。

2.超适应症用药头孢唑林注射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类感染或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年CFDA不良反应数据库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中,23.78%的病例报告无明确的用药指征,可能存在超适应症用药的现象。

临床应用不合理现象:无指征用药、给药频次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等

还有用户对头孢唑林注射剂进行综合性的回答: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头孢唑林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显示,该产品在临床上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单次用药剂量过大。根据说明书要求,头孢唑林注射剂应分次给药,单次剂量不应超过3克,而年数据库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中,涉单次超剂量给药病例共55例,占15.76%。

2、超适应症用药。头孢唑林注射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类感染或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年数据库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中,23.78%的病例报告无明确的用药指征,可能存在超适应症用药的现象。本例属于单次剂量过大!

头孢类是碱性药,葡萄糖为酸性药,混合后易反应

剂量过大,记得很多年前有同事给病人用了5g,后来病人出现了血尿……

头孢类本身就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所以还是分次用效果好,也可以避免副反应

(还有用户的其他临床经验)头孢唑林没那么用过,不过以类似的用法用舒普深出过事,病人只是说头晕,幸好当时没偷懒亲手量了个血压,居然是82/31

成人常用剂量:静脉缓慢推注、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一次0.5~1g,一日2~4次,严重感染可增加至一日6g,分2~4次静脉给予。

皮试也有假阴性,密切观察~抗生素一般不用葡萄糖溶液

用药之前需要皮试,而且用药期间的前后一周禁止喝酒,以免引起双硫仑反应,用量不宜过大。

大剂量应该控制滴速,减少即时药物浓度

一次计量过大,溶媒液体不能用百分之十的葡萄糖注射液,应该改为0.9的生理盐水ml+2.0g头孢唑啉钠一日两次

头孢唑啉钠单次剂量5克,用量过大,可分2到4次使用,其次溶媒选择不当,10%葡萄糖注射液ph较低,头孢类在偏酸性环境中不稳定,且用ml的液体量,又延长了滴注时间,滴注过程中可能因不稳定而产生杂质,使患者发生过敏反应

1.应用头孢唑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静脉注射发生的血栓性静脉炎和肌肉注射区疼痛均较头孢噻吩少而轻。

药疹发生率为1.1%,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发生率为1.7%,单独以药物热为表现的过敏反应仅偶有报告。

2.本品在实验动物中可产生肾小管损害。

临床上本品无肝损害现象,但个别病人可出现暂时性血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升高,肾功能减退病人应用高剂量(每日12g)的头孢唑林时可出现脑病反应。

白色念珠菌二重感染偶见。

鉴于头孢唑林达到最小有效浓度后再增加药物浓度也不会提高其抗菌效果,如一次即给予一日总用药量,不仅会使药效降低,还会造成血药浓度过高,增加代谢负担,导致用药风险增加。故在应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分次使用。

应该用盐水,再就是分次静滴,注意药物半衰期

用2g+5%盐水,头孢类的最好用盐水配,糖配会出现浑浊

头孢唑林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pH上升明显,均已超过美国药典规定(赖可,陶静,邓盛齐,等.注射用头孢林钠溶液稳定性及配伍稳定性研究.中国抗生素杂志)

丁香园站友对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头孢唑林为β-内酰胺类广谱抗生素,为第一代注射用头孢菌素,对大多数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与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

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肝胆系统感染及眼、耳、鼻、喉科等感染,也可作为外科手术前的预防用药。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慢性尿路感染,尤其伴有尿路解剖异常者的疗效较差,不宜用于治疗淋病和梅毒。

目前,我国批准的头孢唑林注射剂有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两种。

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系统损害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具体不良反应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突出。

具体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约占33.78%,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发热、寒战等;呼吸系统损害约占20.35%,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喉水肿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约占17.85%,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

年CFDA报道的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中,过敏性休克(89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41例)共计例,约占严重病例的37.25%。

头孢唑林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抗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血药浓度在体内代谢达到最高后慢慢下降,当降至无效浓度时就进行下一次用药,可尽量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时间,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说明书中规定应分次给药,目的是缩短给药间隔时间,使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时间超过60%。

鉴于头孢唑林达到最小有效浓度后再增加药物浓度也不会提高其抗菌效果,如一次即给予一日总用药量,不仅会使药效降低,还会造成血药浓度过高,增加代谢负担,导致用药风险增加。故在应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分次使用。

头孢唑林在临床上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单次用药剂量过大

根据说明书要求,头孢唑林注射剂应分次给药,单次剂量不应超过3克,而年CFDA不良反应数据库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中,涉单次超剂量给药病例共55例,占15.76%。

典型病例:患者,男,49岁,因肺部感染入院治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3×/L,给予注射用头孢唑林钠5g+10%葡萄糖注射液ml静脉滴注,日1次;羧甲司坦片0.5g,口服,日3次。用药过程中患者面部出现红色皮疹,同时伴有呕吐、口唇紫绀、末梢苍白,血压60/40mmHg,立即停止输液,给予抗休克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

2.超适应症用药

头孢唑林注射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类感染或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年CFDA不良反应数据库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中,23.78%的病例报告无明确的用药指征,可能存在超适应症用药的现象。

这些数据提示医护人员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nxm.com/nbzz/8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