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脑病 > 脑病症状

权威一文读懂COVID19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以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的新发传染病。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能会出现发烧、咳嗽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严重者会发展为肺炎,甚至死亡,该病毒致死率约为2%到4%。

本次接种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本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规定开展(紧急)接种,接种对象为18-59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

共接种2剂,两剂间隔至少14天。接种途径是肌肉注射,最佳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每次剂量为0.5ml。

基于目前的疫苗临床试验结果,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

一般接种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触痛、红肿和瘙痒,多数情况下于2-3天内自行消失;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疲劳乏力,短期内自行消失,不需处理。

罕见不良反应:接种部位出现严重红肿,可采取热敷等物理方式治疗;重度发热反应:应采用物理方法及药物进行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

极罕见不良反应:局部无菌性化脓:一般要用注射器反复抽出脓液,严重时(如出现破溃)需扩创清除坏死组织,病时较长,最后可吸收愈合;过敏性皮疹:一般在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荨麻疹,出现反应时,应及时就诊,给予抗过敏治疗;过敏性紫癜:出现过敏性紫癜反应时应及时就诊,应用皮质固醇类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并发紫癜性肾炎;过敏性休克:一般在接种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应及时注射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进行治疗,并及时就医。

根据已开展的临床试验数据,以下人群不列入本次接种范围:

1.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腹痛)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3.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接种3个月内有生育计划;

4.有惊厥、癫痫、脑病或精神疾病或家族史;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有格林巴列综合症病史者;

5.已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6.已知或怀疑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恶性肿瘤者;

7.使用抗肿瘤药物等免疫调节剂者;

8.新冠病毒感染史者;

9.临床医师或接种工作人员认为不适合接种者。

接种后应在接种单位的留观区域留观30分钟。

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1个月以上再接种本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14天内接种其他灭活疫苗。28天内接种减毒活疫苗者,建议暂缓接种。

同行评议意见

总之,在急性疾病的发病期、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不稳定期间,不宜接种。此外:

1、过敏:一般来说只要没有严重过敏史,或者对疫苗及其包材成分(如乳胶)过敏,那么不应该视为禁忌症,但应该在具备处理严重过敏反应措施的医疗机构进行接种。2、严重疾病:如果在用药稳定期,并且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且既往没有出现过接种其他疫苗后出现严重后果,那么完全不应该剥夺此类人群疫苗接种的权利,是否接种应该结合临床情况知情自愿进行接种,毕竟一些基础性疾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重症、死亡风险更高。3、甲减:美国专家明确建议甲减患者考虑接种新冠疫苗,因为甲减患者感染后具有更高的风险,也没有要求停药,因此结合风险角度应考虑提供接种机会。4、肿瘤治疗期间:应暂缓接种。因为一些治疗方案(放疗、化疗、甲氨蝶呤等)可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原性,但是治疗结束后只要情况稳定,就应该在知情自愿的前提下提供接种机会。5、乙肝、幽门螺旋杆菌等感染:不是禁忌。一方面,病毒类疫苗不受抗菌药物影响,另一方面,抗病毒药物也对灭活的病毒无效。6、家族遗传病:家族遗传病方面,大多数不影响免疫系统,因此无需担心灭活疫苗的负面影响。7、抗病毒药:使用抗病毒药物不影响接种接种灭活病毒疫苗。8、抗过敏药:只要不是长期大剂量使用,对灭活疫苗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因此不用担心。9、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对接种灭活疫苗没有影响,既不影响疫苗效果,也不影响免疫系统。10、孕期:在没有极端感染风险的情况下,应延迟接种。11、哺乳期:非接种禁忌,应根据感染风险决定是否接种。最后,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吸烟、饮酒都不是好习惯,都可能降低免疫应答,从而影响疫苗保护效果,故都不建议。其他饮食(若本身不过敏)对接种疫苗无影响。

参考文献:

1.CDC.TheAdvisoryCommitteeonImmunizationPractices’InterimRe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nxm.com/nbzz/13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