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脑病 > 脑病症状

深圳举办针灸治疗脑血管病学术活动

供稿:医院针灸科

11月8日上午,由医院、深圳市针灸学会共同主办,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首席研究员团队承办的针灸治疗脑血管病专题学术活动在深圳隆重举行。

此次活动邀请了国内知名针灸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许能贵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东贵荣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杜源灏教授出席。三位专家在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各有所长,对相关领域的难点问题和研究新进展、新成果进行了对话。活动的举办拓宽了深圳地区针灸医师对脑血管病的诊治思路,对提高地区针灸诊疗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深圳市卫健委中医处郑建宏调研员,医院易铁钢院长,深圳市针灸学会杨卓欣会长出席开幕式。

医院易铁钢院长致欢迎辞

深圳市针灸学会杨卓欣会长致辞

深圳市卫健委中医处郑建宏调研员致辞

广州中医药大学许能贵副校长致辞

广州中医药大学许能贵教授讲课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东贵荣教授讲课

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杜源灏教授讲课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特点,在我国居民各类致死性疾病中排名第一。据推断全国每年死于中风的患者高达万。

深圳作为经济发展迅速的创新城市,因其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繁重、生活成本高、生活节奏快等因素为深圳居民带来了较其他地区更为沉重的工作、生活压力,吸烟、酗酒、熬夜、饮食不规律、重油盐等不良生活方式较为常见,易导致生活节律紊乱,无形中提高了中风的发病率,对中风的“年轻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最新统计,深圳中风患者呈10%速率增长,且发病趋于年轻化,45岁以下的青年中风发病率显著高于全国其他城市。

中医治疗中风已有多年的历史,具有很多独到经验及特色疗法,在临床实践中被证明有相当明显的优越性。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了《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方案》中强调了中医药在中风防治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发挥中医药作用,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治疗中风方面疗效确凿,且安全经济,治疗手段多样。中风患者早期接受针灸治疗,对中风所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等改善较为明显,可有效降低中风致残率和复发率。

据悉,医院针灸科成立于年,是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高水平重点专科、深圳市重点学科、深圳市针灸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

该科学术带头人杨卓欣教授传承中医针灸精华,整合现代医学,运用中医阴阳及经络理论,结合任督二脉特点,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研究,创造性的提出独具特色的针灸“调任通督法”。“调任通督法”作为中风病的治疗大法,贯穿实施于中风病诊治的全过程,对于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肌强直、构音障碍、抑郁状态等疑难病症均有显著临床疗效。

在此基础上,杨卓欣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观察显示,“调任通督针法”对促进中风后肢体功能恢复,减轻、减少中风急性期并发症,有显著效果,好转率达95%以上。同时,该科引进眼底图像、无袖带动态血压等先进技术,可为中风患者提供动态血压监测服务,预防中风复发。

该科杨卓欣教授、于海波教授多次受邀赴瑞士、英国、荷兰、土耳其、匈牙利、挪威、毛里求斯、摩洛哥等国家参加“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针灸一带一路风采行活动”,为针灸学一带一路推广做出贡献。

医院于年通过深圳市政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中国科学院刘保延首席研究员团队。双方近三年的合作,不仅显著提升了该院针灸临床科教研水平,还带动了深圳及周边地区针灸学科发展。鉴于深圳地区中医临床科研水平相对薄弱的现状,医院在深圳市卫健委的支持下,成立了深圳市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培训基地。该基地联合国内外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知名专家,组建中医临床科研方法师资团队,为深圳培养高水平的复合人才,全面提升深圳地区中医从业人员的临床科研水平。

此次学术论坛发布了中英双版中医针灸虚拟仿真教学考试平台。这是医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深圳华鹊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技成果。

据了解,该系统将“混合现实”玩转到底,医学生可通过针刺仿真人达到如扎真人的现实感受,增加了实践的机会,为夯实针灸实践技能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一成果将有助于我国传统医学一带一路传扬。据悉,未来三方还将围绕着针灸优势病种机制等科学问题,建立多学科融合的针灸现代化科研平台,深入探讨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模式。

往期回顾

身体不再僵硬“银针”重启人生——脑出血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中风后遗症患者从“行动不便”到“健步独行”

“中风病友沙龙”带您应对脑血管病疾病的“多事之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nxm.com/nbzz/128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