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脑病 > 脑病症状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节选

为确保全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流感医疗救治工作平稳有序,进一步提高流感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制定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并于日前发布。本文节选了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等信息。如想看全文可下载指南全文,文末附有指南下载链接。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者、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临床症状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新生儿,可仅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需较长时间。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在流感流行季节,即使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或住院患者,仍需考虑流感可能,应行病原学监测。在流感散发季节,对疑似病毒性肺炎的住院患者,除检测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外,还需行流感病毒检测。临床诊断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7天内在无有效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与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或属于流感样病例聚集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和上述流感临床表现,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确定诊断病例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流感抗原检测阳性。流感病毒培养分离阳性。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鉴别诊断普通感冒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病原学证据。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主要限于相应部位。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其他下呼吸道感染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病原体(其他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导致的肺炎相鉴别。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原学检查可资确诊。新冠肺炎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可表现为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与流感不易区别;重型、危重型表现为重症肺炎、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与重症、危重症流感临床表现类似,应当结合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鉴别。治疗基本原则临床诊断病例和确定诊断病例应当尽早隔离治疗。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任意1条):(1)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2)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佩戴口罩。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有细菌感染指征时使用抗菌药物。合理选用退热药物,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制剂。辩证使用中医药。对症治疗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采用适当方式进行氧疗。抗病毒治疗

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

(1)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应当尽早给予经验性抗流感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2)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当充分评价风险和收益,考虑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

抗流感病毒药物:我国目前上市的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和M2离子通道阻滞剂三种。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包括以下几种:

①奥司他韦(胶囊/颗粒):

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两次。

1岁以下儿童推荐剂量:0~8月龄,每次3.0mg/kg,每日2次;9~11月龄,每次3.5mg/kg,每日2次。1岁及以上年龄儿童推荐剂量:体重不足15kg者,每次30mg,每日2次;体重15~23kg者,每次45mg,每日2次;体重23~40kg者,每次60mg,每日2次;体重大于40kg者,每次75mg,每日2次。疗程5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②扎那米韦(吸入喷雾剂)

适用于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用法:每次10mg,每天2次(间隔12小时),疗程5天。不推荐原有哮喘或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使用吸入性扎那米韦。不推荐扎那米韦吸入粉剂用雾化器或机械通气装置给药。

③帕拉米韦:

成人用量为~mg,小于30天新生儿6mg/kg,31~90天婴儿8mg/kg,91天~17岁儿童10mg/k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5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2)血凝酶抑制剂阿比多尔:

可用于成人甲、乙型流感的治疗。用量为每次mg,每日3次,疗程5天。我国临床应用数据有限,需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3)M2例子通道阻滞剂: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对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株耐药,不建议使用。

预防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建议对有重症流感高位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建议不要迟于暴露后48小时用药。可使用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等(剂量同治疗量,每日一次,使用7天)。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较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指南全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nxm.com/nbzz/12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