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挑战59岁女性,心脏骤停后意识丧失
病例介绍
59岁女性,心脏骤停后立即行CPR,经20分钟CPR后自主循环恢复而出现意识丧失。
影像学表现如下:
问题1:图像中可见颅内出血?
A.正确
B.错误
问题2:灰白质分界尚清晰?
A.正确
B.错误
问题3:基底池受累?
A.正确
B.错误
问题4: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尚需进行哪种检查?
A.颅脑MRI
B.颅脑CTA
C.颅脑CT增强
D.脑血管造影
在发病2天后对患者进行了快速脑卒中MRI方案检查以进一步对评估病情。轴位T2-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梯度回波(GRE)MR图像如下:
问题5:哪个深部灰质结构受累及?
A.尾状核
B.壳核
C.丘脑
D.以上全是
问题6:出现小脑扁桃体疝入枕骨大孔?
A.正确
B.错误
问题7:最可能的病变病因是?
A.创伤性
B.中毒-代谢性
C.缺氧-缺血性
D.感染性
问题8.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性脑病
B.缺氧缺血性脑病
C.可逆性脑后部综合征
D.脑炎
(答案见文末)
影像学解析
头颅CT:灰白质分界尚清,深部灰质形态尚可。然而,脑沟弥漫性变窄,基底池和颅后窝可见占位效应。无急性出血或脑积水。
颅脑MRI:皮层灰质和深部灰质核团可见广泛的扩散受限。丘脑、小脑及左侧中脑另见多发点状扩散受限区。各脑沟变浅,小脑扁桃体疝入枕骨大孔,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引起的脑水肿一致。
鉴别诊断
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炎
可逆性脑后部脑病
最后诊断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病例讨论
病因和病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也称为缺氧性脑损伤,是引起死亡和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病情程度变化多样,主要依赖于低灌注或低氧状态的程度和时间,以及患者的年龄。心脏或呼吸衰竭是成人HIE的主要病因(而溺水多见于儿童)。
轻中度颅脑缺血通常引起分水岭梗死。然而,在重度HIE病例中,几乎所有灰质均受累。这包括基底节、丘脑和大脑皮质,尤其是感觉运动和视觉皮层、小脑和海马。灰质容易受累是因为树突和突触后谷氨酸受体含量较多,从而高代谢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临床表现
患者多在低灌注事件后出现症状,如心脏或呼吸骤停并有长时间的心肺复苏史。患者多表现意识丧失,通过插管辅助呼吸。
诊断依据
临床病史和表现多典型,影像学检查对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具有帮助。
影像学特点
CT表现多不明显或局限在发病早期,包括灰白质分界、深部灰质轮廓欠清,脑沟变浅和基底池变窄。
CT「反转征」指灰质脑水肿24小时后灰白质正常CT密度反转。
CT「白小脑」是指相对大脑半球,小脑和脑干密度增高,该征象同样预示预后不良。
HIE后期,CT图像中大脑镰和小脑幕会相对于缺血的脑实质呈现高密度,这会引起「假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
在发病后几个小时,由于细胞毒性水肿,扩散加权成像会出现阳性表现,在基底节、小脑半球和大脑皮层(尤其是枕叶及中央沟区域)会出现扩散受限区域。病变可以累积丘脑、脑干和海马。
在发病24小时内T1和T2加权成像通常阴性,随后会分别出现异常低信号和高信号区域。而在发病1周后,扩散加权成像可阴性。
在慢性期,皮层层状坏死可能会导致CT图像中皮层线样高密度、MRI上线样皮层和基底节T1高信号和T2/FLAIR高信号并局部脑萎缩。
预后和治疗
HIE患者的预后取决于缺氧的程度和严重性,多以神经功能障碍为结果,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异常及癫痫和运动障碍。
在亚急性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损伤程度及预测远期预后。
「反转征」和「白小脑征」提示损伤严重并预后不良。
治疗多包括支持治疗。尽管在一些研究中显示轻中度低温诱导能够改善神经功能,但支持治疗对阻止损伤的进一步恶化作用较差。
(正确答案:BAAADACB)
参考文献
1.HanBK,TowbinRB,DeCourten-MyersG,McLaurinRL,BallWS.ReversalsignonCT:Effectofanoxic/ischemiccerebralinjuryinchildren.AJNRAmJNeuroradiol.;10(6):-.
2.HuangYB,CastilloM.Hypoxic-ischemicbraininjury:Imagingfrombirthtoadulthood.Radiographics.;28(2):-.
3.RuizMR,GilR,ParrillaMu?ozC.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inadults.EuropeanSocietyofRadiology.::1-1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