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版系列学习
本期介绍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弓形虫脑病)
弓形虫脑病
1诊断
临床表现为发热伴局灶或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头颅CT呈单个或多个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呈环状或结节样增强,周围一般有水肿带。MRI表现为颅内多发长T1和长T2信号。正电子发射扫描(PET)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确诊依赖脑组织活检。
2治疗
(1)病原治疗:首选乙胺嘧啶(负荷量mg,口服,2次/d,此后50~75mg/d维持)+磺胺嘧啶(1~1.5g,口服,4次/d)。(2)替代治疗:SMZ-TMP(3片,口服,3次/d)联合克林霉素(mg/次,静脉给药,每6h给药一次)或阿奇霉素(0.5g/d)。疗程至少6周。(3)对症治疗:降颅压、抗惊厥、抗癫痫等。
3预防
对无弓形虫脑病病史但CD4+T淋巴细胞数个/μL且弓形虫IgG抗体阳性者应给予预防用药,一般采用SMZ-TMP,2片/次,1次/d。对既往患过弓形虫脑病者要长期用乙胺嘧啶(25~50mg/d)联合磺胺嘧啶(2~4g/d)预防,直至CD4+T淋巴细胞增加到个/μL并持续≥6月。一旦CD4+T淋巴细胞数下降到个/μL,需重新开始预防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