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要重视顺德一婴儿出生后8天内
近期广东医科医院新生儿科接诊了两例黄疸患者,其中一例因家长的侥幸心理造成不可挽救的痛。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
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发生率高,
平时也容易被普通老百姓忽略,
认为不就是皮肤有点黄而已吗?
晒一下太阳就会好了的!
但是重症新生儿黄疸
会导致核黄疸(胆红素脑病),
是婴儿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
严重的话会造成新生儿死亡
换血未能成功,入院3天后死亡
.....
患儿父母均为广西人。宝宝生后第2天出现黄疸时未给予重视,生后第5天黄疸明显加深,医院时患儿精神反应差、抽搐、呼吸抑制,血清胆红素高达umol/L,经医生抢救换血后,由于胆红素毒性已经进入大脑,患儿又患有其他并发症,入院3天后抢救无效死亡。
入院时血清胆红素高到测不出,所幸换血成功
.....
该患儿生后不久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黄染,且进行性加重,但家属未给予重视,直到4天后到我院新生儿专科门诊时经皮测胆红素高到测不出!且患儿已经出现纳差、颈部后仰,轻度角弓反张等情况,抽血检查患儿TCB高达.5umol/L!(一般的足月儿黄疸不高于.5umol/L,早产儿不高于.5umol/L),这个宝宝的黄疸已经高于普通足月儿正常值三倍多,被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脑病!
幸运的是,经过新生儿科团队抢救后,患儿目前生命体征及各项监测指标稳定,第二天早上4:00血清总胆红素已经降至.9umol/L!
以上2例患者若能及时住院
给予有效蓝光治疗和相关检查,
可能可以避免换血,
更不会出现死亡
新生儿黄疸最危险的时期为生后一周以内,因为生后7天内的足月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此时若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胆红素进入脑内引起胆红素脑病,会遗留脑瘫、智力障碍等后遗症。
新生儿科黄冠芬医生说,家长们若能认识并做好以下两点就可以避免换血、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这也是新生儿黄疸给予治疗的核心价值所在!
宝宝患有新生儿黄疸,父母要注意这两点
大多宝宝在生后3天左右出院,如出院时有黄疸的宝宝,一定要在后生4、5、6医院测一次黄疸,达到需要光疗的水平及时住院。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大多数黄疸给予有效的蓝光治疗即可。但光疗往往要住院且大多数新生儿科为无陪,妈妈有几分不舍且担心母乳胀退。
此时家长必需认识到早期黄疸的危害,听从医生的安排。妈妈可以在家每2-3小时一次将母乳挤出,医院喂养宝宝或者冷藏冷冻宝宝出院后吃,这样可维持泌乳,以保证今后长期喂哺母乳。
黄疸的病因和解决办法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
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出现黄疸1-2周,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小编提醒各位新手粑粑麻麻:我们对黄疸的新生儿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医院就诊,早治疗,只要处理及时,完全可以避免出现胆红素脑病的悲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