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珍贴钱出力只为村民健康山西新闻网
孙鹏珍正在为患者看病。一间平房,医院,怀揣赤子之心,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说起自己的从医经历,吕梁市临县白文镇庙坪村村医孙鹏珍清晰地记得最初村民对他这位年青的大夫怀疑的眼神,他也见证了村民生病宁肯“请鬼师”也不愿“找医生”,“小病扛、大病顶,实在不行把巫师请”这个艰难的过程。“当时,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痛在心里。一天只有两三个迫不得已的病人,”孙鹏珍说,“为了赢得村民的认可,我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仅一两元钱,告诉病人若有效再来。我卖药只收本钱,如果碰到付不起药钱的就不要钱,钱不够时赊账。”他还记得村里有一位老人,现在已经81岁了,无劳动能力,也没有经济来源,给他看病,自己从未收钱,还主动上门服务。只要病人进门,我总会嘘寒问暖,耐心听取病人描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看病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随叫随到,无怨无悔。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不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闲过。就这样,逐渐赢得了村民们的依赖,邻村的村民也纷纷赶来找他看病。“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对普通老百姓家庭来讲,得一场大病无异是一场灾难。他把贫困群众当家人,把贫困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所以,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谁家的老人最近病情严重,心里都有一本账。村民郝金夫的父亲患脑病多年,每次病情发作,都及时赶到,为病人进行治疗,从不厌烦,有时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甚至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稳定。不仅如此,他还帮村民代办一些业务。庙坪村是白文镇较大的行政村,全村村民近人,常年居住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这部分群体,不少人子女常年外出,自身行动困难,外出很不方便,看病、报销医疗费用成为一大难题。为中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智障等人员代报代办医疗费用报销、民政救助等业务。时间一长,村民们把他当成了朋友,有病来看病,没病来拉家常。夏天,村民们还时常送来自家地里种植的蔬菜,逢年过节,大家又不约而同地送来了节日的饭菜。可他却愧对家人。有一次,孙鹏珍正在郝金夫家给他父亲看病,突然,妻子打来电话,电话那边老婆哭着说:“咱家小孩下肢起了很多小红点,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扭过头看看病重的老人,孙鹏珍对妻子说:“医院看看。”便匆忙挂断了电话,接着继续为老人家输液,问诊,陪同转诊,直到安顿合适后才安心离开。闲下时,孙鹏珍给老婆打了个电话,老婆哭着说,医院初步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还要做进一步确诊。一天后,小孩住进了省一院儿科病房,在小孩住院期间,孙鹏珍没有看望过小孩一次,都是爱人和家人在照顾着。“我很内疚,但我又很欣慰,因为好几个病人转危为安,特别是那个老人,成功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本报首席记者贠娟绸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