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脑病 > 脑病诊断

南方医中医药学院45周年院庆杏林春暖

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方法 http://www.tlmymy.com/m/

年是特殊且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中医药在我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成立45年以来,扎根岭南大地的沃土,始终秉承“淳德精医,守正创新”的办院宗旨,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办学理念,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同国家和广东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风雨同舟,逐步成长为全国医科院校中独具特色、颇具规模的中医药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回顾年,第一军医大学从长沙迁至广州,军队总后勤部考虑到地域军事需求以及广东人民对中医药的热爱,决定成立全军唯一集教、医、研为一体的高级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也是全军最早成立的中医药研究机构——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后于年8月随学校整体移交广东省,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正式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45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珠水之畔,白云山下,杏林溢彩,橘井飘香。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依托大学丰富的西医教学、科研与医疗资源,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促使优质中医药教育资源与现代高等教育模式更好地融合发展,翻开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今天的中医药学院发展稳健,学科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绩突出,科研能力显著,管理规范,设施齐全,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

中西并重建一流学科

南方医科大学利用中医、西医、理工、人文等学科交叉融会的优势实行学科联合,致力于创新打造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群。该学科群包括1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中医治未病中心、1个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4个重点专科及20余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学科专科平台。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学科,先后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同时被确定为学校四大重点建设的技术平台和四大特色学科群之一,先后纳入省“”三期、“创新强校工程”“四重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医结合学科为B+级学科,全国排名第六。

建院45年来,中医药学院紧紧围绕“人才立院”之根本,立足自身培养,开放视野引进,竞争择优选拔,大力实施“三名”(名师、名医、名家)工程,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引育了一批治学严谨、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学精英,其学术水平地位和影响力享誉海内外。目前,学院拥有专任教师人,具有博士学位占75%,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65%;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72人。其中包括中央军委保健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首批岐黄学者、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一大批名师、名医、名家都曾在中医药学院执教。他们爱岗敬业、厚德济世、严谨笃学、淡泊名利的师表风范激励着后辈,在一代又一代南医大中医人中薪火相传。学院先后聘请了陈可冀、王琦两位院士以及王继刚、吴伟康、沈剑刚、王向阳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荣誉教授、客座教授,大大提升了学院的兼职教师队伍水平。近年来,学院建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广大优秀青年教师在全国中医药各类教师竞赛中屡获佳绩,并获得青年岐黄学者、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杰青、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珠江新星等20多个省级及以上称号。

薪火相传育杏林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医药学院一直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学院教学质量,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学院现拥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精品课程/金课6门,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重点专业2个、名牌专业2个、特色专业3个,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广东省精品课程20门。学院近10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教学改革项目8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目前,学院已经建成了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中药学三个中医药一级学科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1个,中西医结合和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中药制药学5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近名,其中本科生多名,研究生多名。转制前为全军培养和输送了多名中医药人才,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中药房80%以上的主任和90%以上的中医师、中药师都是学院毕业生。现如今,学校每年为社会输送中医药本科生余名,硕博研究生余名,他们活跃在军队和地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药企及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医疗、销售及管理等工作。这些优秀的毕业生中,既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等一批学术巨擘,也有大学校长、医院院长等一批管理人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探索构建“现代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于年首次设立“名老中医传承班”,年面向全国独立招生。

南方医科大学名老中医传承班拜师仪式

中医药专业学生在传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呈现出以下四大优势:一是专业技能精,本科生中医、中西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位居全国前列,中西医执业医师通过率在年全国排名第二,在、年全国排名第一,平均高出全国通过率27.7%;中医执业医师通过率连续四年全国排名第一,平均高出全国通过率近30%。二是创新能力强,本科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科技类“挑战杯”一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三是创业意识好,先后多次获得创业类“挑战杯”一等奖、二等奖和评委推荐特色奖等,创业项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四是综合素质高,学院学生党团总支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和广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和优秀团总支,连续两年被央视邀请登上“五四晚会”特别节目,带领全国青年学子领略中医之美。

我院学生获第六届“挑战杯”

大学生创业计划作品竞赛国赛金奖

我院级学生代表参加

中央电视台年五四晚会

演绎节目《百草记忆》

敢为人先结科研硕果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依托大学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医学中心资源,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大大提升了中医药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水平。学院同时拥有中药和西药临床药理基地,建成了3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高校中药化妆品工程中心。近10年,学院主持各类中医药科研课题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余项(重点7项),还包括“”项目(即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项目(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近10项;获批国家专利余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18项,其中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南方医科大学一直以来重视产学研融合,重视科研转化,重视科技为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秉着敢为人先的精神,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军队体制中成立了第一家校办中药厂——“三九”药厂,其中由中医药专家牵头研制的三九胃泰、正天丸、尿毒清颗粒等中药新药,成为三九集团、康臣药业、陈李济药厂、李锦记等十余个上市企业的主打产品,累计产值逾千亿。除此之外研制上市的还有保健食品、日化产品以及中药化妆品等,如福寿仙口服液、益生元口服液、洁银牙膏等,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仁心仁术铸大医精诚

牢记初心,践行大医使命,中医药学院坚持包容、开放、多元的理念,大力推动医院中的发展,先后在医院、医院等医院组建了中医科和中医门诊。其中,医院中医院中最大规模的中医科之一,被表彰为“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年,医院中医科入选首批全国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年)》中“立足禀赋,服务大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共享发展,服务民生”的基本原则为指导,成立了“国家区域诊疗中心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科联盟”,并吸引了广东、广西及海南省69家医院加入联盟。

6年,南方医科大学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以中医药学院为主体,整合全校相关资源建成了大学第一所三医院。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人大主任张德江题词:“感谢南方医科大学为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和增加全省人民健康作出的贡献。”医院是一所“以西医为基础,中医为特色,中西医结合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教学科研型三医院,先后医院建设单位、广东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中心、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有中西医联合查体为特色的健康管理中心暨国家治未病中心、国家和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传统疗法与康复中心三大中医特色平台;建成了分科比较齐全、特色比较鲜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其中中医脑病、肾病和痹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风湿病、慢性头痛病、心血管病和针灸推拿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专病,中西医结合肝病、脾胃病、脑病等9个专科为广东省中医药局的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骨伤科是广东省骨伤救治中心单位之一,构建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广东人民健康保障带来了“南医大中医力量”。

南方医医院

文化自信扬国粹基因

习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南方医科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传承与坚守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基因,深耕厚植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分别在2个校区建造了中医药文化园、中药标本馆、岭南药用植物园等中医药文化特色科普基地。除此之外,学院还连续开展七届名老中医传承班拜师仪式,每年举办中国传统文化月、中医药文化节、弘扬大医精诚等系列文化活动,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自信和基因。同时为了切实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学院开展了基于名校、名课、名师优势的系列服务社会活动,建设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精品科普课程,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

为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国门,学院积极助力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学生的规模,已形成一套相对成熟、国际化的中医药教育教学服务体系。20世纪80年代起,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泰国、缅甸、韩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到学院接受西学中培训教育。年,学院出色地完成了援非医疗任务。今年,学院开展了“中非友谊”中国政府奖学金进修生培训项目,先后派遣10多名专家赴古巴、瑞典、科威特、叙利亚等国家开展医疗援助,并与美国、英国、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多国大学和科研机构构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研学机制。

45年筚路蓝缕,45年守正创新。45个春去秋来,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风雨兼程,成就了几代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人发展与前进的梦想。

学院成立45周年之际,是学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机遇,是开拓创新、再创辉煌的新起点。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充分认识新时代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全国中医药大会的战略部署,坚持中西医结合,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瞄准建设成国内外一流、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医药学院,继续砥砺前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nxm.com/nbzd/129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