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脑病 > 脑病诊断

宝宝踮脚尖站立正常吗

能治愈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

住院免费接出院免费送

儿童保健科范启睿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门诊上一些宝妈发现宝宝站立时踮脚尖,放在桌子上做扶站或者扶走的动作时出现踮脚尖的现象,也就是说脚尖着地,足跟抬起不落地。有的家长认为无关紧要,长大了就好了;有的家长很着急,担心是不是宝宝的身体出问题了。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小儿尖足”。

小儿尖足,即宝宝站立时足尖着地,两腿交叉,医学上谓之“剪形步态”,往往提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宫内发育异常、早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运动及姿势异常。

小儿尖足有生理性尖足和病理性尖足,即正常的和异常的。

生理性小儿尖足:一岁以内正常婴儿,在生长发育阶段会出现一过性尖足,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4个月左右扶站立位蹦跳阶段,4-5个月婴儿一般扶持就能持重了,但由于在宫内屈肌张力高在脑形成的痕迹,扶站时可表现有尖足支持体重,扶持迈步时可能足跟没着地就迈第二步,此时的尖足是生理性。第二个阶段是10个月左右开始持续站立阶段,随着生长发育尖足会消失,这种也为生理性尖足。使用学步车或者习惯性用脚尖蹬东西都可能会引起小儿尖足。

病理性小儿尖足:由于病理性尖足往往提示宝宝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早期发现此异常是早期辨别脑瘫的重要方法,需要引起家长们足够重视。

小儿尖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有可能会造成走路姿势异常(剪刀步态、跛行、不能下蹲)、踝关节挛缩、下肢不等长、骨盆倾斜、脊柱侧弯等继发问题。

由于4个月和10个月的尖足现象既可能是生理性尖足又可能是病理性尖足,家长难以区别,建议到到儿保科进行检查鉴别。

宝妈们在家里怎么给孩子进行检查呢?

(1)扶持站立时出现足尖着地,足跟抬起。

扶持腋下竖抱婴儿,双足轻轻触及床面,注意:婴儿赤脚,在硬质平面检查,不要有软垫。观察站立时是否出现足尖先着地,足跟不着地,可反复尝试2~3次。

(2)扶走时足跟不着地。

婴儿赤脚,扶持其腋下,左右转动体位促婴儿迈步,持重脚足跟不着地≥30°,抬起迈步足尖先着地,足跟不着地。

以上情况如发现其中之一,均应及时就医,做专业检査。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足背曲角和肌动学评定。

这些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早期识别病理性尖足,早期干预,使脑瘫倾向及时被阻抑,又不要把生理性尖足诊为异常。

病理性尖足和生理性尖足的主要鉴别:

1、病理性尖足存在肌张力增高三联征:

①姿势运动异常:扶站时有尖足支持体重,扶持迈步时有足跟没着地就迈第二步。

②触摸小腿后侧肌肉证实张力是高的。

③用活动关节的方法检测肌张力显示增高,如足背屈快(轻)角>80度。

生理性尖足只有姿势运动异常,没有其他两个方面异常。

2、病理性尖足常伴有肌性足内翻:

小腿后侧主要有三层肌肉,外面两层肌肉牵张反射亢进、痉挛时出现尖足,最里层胫骨后肌受累就出现肌性足内翻。较重脑瘫常累及到胫骨后肌,又尖、又翻一般都是病理性。有些脑瘫幼婴先表现出肌性足内翻,过一段时间才出现尖足。

3、尖足程度:

足跟抬起>30度持重、迈步并持续一段时间的多为病理性,刚一站立足跟抬起很高很快放下的生理性可能大。

4、持续时间:

小于4个月出现尖足,7-8个月还存在尖足的病理性可能大。

5、伴有视听的反应不灵敏。

6、对干预的反应:

一般病理性尖足有效干预1个月可明显减轻,如完全消失、三联征全无,有二种可能,一是生理性,二是干预效果极佳的病理性。停止干预后生理性应仍正常,病理性可又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现。

尖足,并不可怕,只要早发现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大部分孩子是可以治愈。6个月之前称为早期干预,3个月之前称为超早期干预,早期干预不是过度医疗,也不是过度恐慌,是及时启动保险机制,让宝宝能够正常的发育。

小儿尖足的治疗:

1.①推顺按摩痉挛肌的小腿后肌群及拮抗肌的胫前肌,按压跟腱。

②按压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涌泉等穴位。

③足背屈牵拉

④平面或者斜坡板扶蹲前后重心转换。

2.脑循环治疗。

3.水疗降低肌张力。

不要错过宝宝治疗的黄金时期

欢迎大家来儿童保健科高危门诊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nxm.com/nbzd/12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