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阴脾虚为主论治老年脑病案
PART
one
一、病案介绍
邸某某,女,65岁。29岁顺产后出血太多,渐易感冒后咳嗽不已,现“慢支”近三十年,高脂血症七年,冠心病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堵30%二年。近二年来患者常感上午头昏,晨起咯咳白痰少许,感冒后则咳嗽似喘,痰白而粘,劳则胸闷,右手指时麻,睡眠欠佳,食纳渐减,气短懒言,大便稀溏,近三个月来,记忆力锐减,用脑致头昏加重。
一诊:年12月23日
近因受寒致咳痰多,稀粘拉丝,头昏加重,兼右侧太阳穴隐痛,面色萎黄,胸闷和右指发麻加重,且晨起指胀,舌淡胖有齿印,苔白腻,脉弦弱左关滑。除服降脂西药外,未予其他治疗。当补益太阴脾气,兼化风痰。予王孟英加味六君子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党参10炒白术10茯苓15炙甘草5姜半夏10陈皮10干姜5细辛3五味子2.5仙灵脾10羚羊角粉3(另煎1小时)复方鲜竹沥口服液2支(20ml早晚兑入)生姜汁5-10ml(分三次兑用):7剂,日1剂,水煎服,煎二次,分三次温服。
二诊:年12月30日
咳嗽与咯痰大减,食量稍增,但头昏、头痛、胸闷、指麻晨肿未见明显改善,食欲仍不见好,苔腻减薄,舌下静脉紫曲,脉仍弦弱。此太阴肺气渐裕,风痰渐减,但太阴脾气仍怯,厥阴风冒仍在。治疗大法不变,方易彭坚补中益气汤合自拟“滋降厥阴风泛方”加减:炙黄芪30红参10炒白术10干姜10(另炖兑服)葛根30当归10川芎15升麻5丹参10麦冬10五味子5天麻15槐花10黄精15炙甘草10生姜汁5-10ml复方鲜竹沥口服液2支(20ml早晚兑入):10剂,水煎服,每剂服2/3天,共服15天。并嘱膳食平衡,并总量节食,同时坚持每天适量运动。
三诊:年1月16日
咳痰全去,头昏、头痛、胸闷、肢麻、指晨肿胀感大减,胃口开,食量增,舌薄白,中稍微腻,舌下静脉仍紫曲。回内地春节在即,防感冒诱发旧恙,仍从补益太阴脾气为主,兼养血息肝风,意在预防老年脑病的发生和发展:用薯蓣丸合牛黄清心丸加减:山药20红参10炙黄芪30炒白术10茯苓10干姜5当归10川芎12赤芍10柴胡10黄芩10法夏10桂枝10葛根15熟地20鹿角胶10鹿角霜10天麻10黑豆10麦冬10五味子5防风5桔梗4神曲10鳖甲5穿山甲3人工牛黄5羚羊角3朱砂2梅冰片1炙甘草5大枣5枚:共14剂,为浓缩蜜丸,每天3次,每次8克,共服天,空腹低度黄酒,温开水送服。药毕,可早上、中午服补中益气丸、晚上服六君子丸。
年3月,其女儿告知,三年来每年服二料上述药丸,其余时间服补中益气丸和六君子丸,并非常注重节食以控制体重,结合运动。除偶尔感冒咳嗽,咯痰轻微和记忆力下降外,余症未见再作。
本案始终病在太阴,治疗主线也始终在健补太阴。但三诊却用了三首不同的处方,其同中之异,颇多感慨。(一)首诊用加味六君子汤
人至年老,吃得香、拉得好是脾胃功能好的表现,首诊见咳嗽、痰多稀粘拉丝,证属气虚夹痰,其治理当健脾益气,但此痰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寒痰,而是风痰,以其主诉是头昏,故治疗上只要脾胃功能运化恢复正常,不仅咳嗽咯痰且头昏风泛等问题多能迎刃而解。因此首诊用王孟英之加味六君子汤,即六君子汤加羚羊角,全蝎,竹沥,生姜汁。程门雪评价道:这是临床很实用的一张好方子,内、外、气、火、痰并治,羚羊解泄内风,全蝎治外风,益气健脾为主,化痰为辅,泄内风为佐,祛风通经络为使”。本案没有火,而有寒,故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外风不盛;故去全蝎。临床上,大凡体胖、血脂高,但血压不高,证属阳虚夹痰夹湿者,多易发生缺血病变,如冠心病、脑梗、心梗等。
(二)二诊用补中益气汤
彭坚教授认为,同为中风,阴虚之体易为出血性,阳虚之体易为缺血性,后者从病机上理解多有瘀血的存在。阳虚气弱,无力推动血行,逐渐产生瘀滞和阻塞,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包括中风、冠心病、糖尿病、老年脑病等。
本案首诊咳痰基本平定之后,头昏即轻度脑萎缩、腔梗、心左前降支轻度堵塞、轻度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成为治疗的主要目标。其治仍应立足辨证,补益太阴为主,而兼以活血。方选彭坚补中益气汤。
(三)三诊用薯蓣丸
二诊之后,咳痰全去,头昏、头痛、胸闷、肢麻、指晨肿胀感大减,从解决症状角度看,原方巩固几天即可大功靠成。然而,全去头昏诸症,预防感冒咳痰再次发生,与延老缓衰,预防老年脑病,正可一举二得。历来延年益寿的方较多,但多集中在补肾或脾肾双补,如肾气丸、七宝美须丹、河车大造丸、龟龄集等,单独或以补脾为主者甚少。而薯蓣丸以补太阴脾肺为主,兼治少阴与厥阴。
全方补太阴脾和厥阴肝,治内风为主;疏达太阳和少阳之风寒,祛外风为辅。适于防治虚弱易感人群的头晕,也适宜于防治诸多气血阴阳虚弱的内伤杂病,更宜于老年病的防治。
1)原方预防老年脑病的发生:笔者发现,阴虚之人老年易得出血性中风,而阳虚或阴阳两虚之人,易患缺血性中风,而且大部分有预兆。刘完素《素问气宜保命集》:“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凡人如觉随感拇指及次指麻木或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既然如此,在未中风之前而药服,完全可以阻断中风的发生,延缓脑细胞的损害。不必要待“指标异常”才吃药。对于高脂血症或糖尿病患者,推荐宋代《和剂局方》的清心牛黄丸。
2)薯蓣丸服法:慢病缓治,所治之证都是可先汤后丸,尤其用丸。按仲景原方服法是: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膏。即便一天吃三丸,也要吃上三个月。
3)对经方合方和经方衍生方的启示:
薯蓣丸——合方与经方衍生方的代表方:经方是基础方,一般要加减,更可合方。一首经方中含有多首后世名方,即合方之方,首推薯蓣丸。其方貌似庞杂,但却是许多后世名方之祖,内有四物汤、四君子汤、八珍汤、理中汤、桂枝汤,还能寻找到玉屏风散的影子。事实上,多数时方尤其是后世有名的时方,其方源都可追逆到仲景的经方。比如四物汤、四君子汤、八珍汤及其由之产生而来的方,其方之源都在经方薯蓣丸。只要后世之方是从经方派生、加减、合方而来,都可理解为是经方的衍生方。如此以观,薯蓣丸的衍生方要之有十,推之近百。实际应用时,不仅要知经方,更要知其衍生方。疗效永远是追求的目标,学术流派可有,因为它可从流朔源;但为门派而门派则不宜提倡,因为它容易先入为主,偏离辨证论治的轨道就偏离了中医的本质,虽然辨证论治不是中医的全部,虽然辨证论治也有其不足。
注: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