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三科,永远在这里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神州大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巨大牺牲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情期间,脑病三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充分发挥“抗疫精神”,迎难而上、救死扶伤;团结高效、无私奉献;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医院布置的“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取得了骄人成绩。
01
疫情突袭,奋勇逆行
医院招募援鄂医护人员的消息时,科室10余位医护员工第一时间报名,表达了上前线战斗的强烈意愿。医院召集第五批中医预备队时,广大成员也是第一时间报名,最终有4位同志入选了中医预备队,医院组织的培训,随时做好战斗准备。4位同志均采购了相应物质并打包装箱,保证在收到命令的第一时间能做好准备,直接奔赴前线。随后,吴宏赟同志更是入选了山东省第十三批援鄂医疗队,后因省委的部署和前线的实际情况,未奔赴前线,但是其舍身忘我的精神仍激励着全科的同志。
科室在繁忙的工作任务之余,医院组织的一线抗疫执勤,科主任徐向青同志、护士长崔霞同志带领其他医护人员参加了东西院区的门岗执勤任务,医院的第一道防线,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图1为山东省第十三批赴鄂医疗队队员吴宏赟同志
图2为科主任及护士长参与一线疫情防卫工作
02
高质量发展,奋勇争先
疫情期间,脑病三科争做高质量发展标兵。脑血管病是高发病率的疾病,为了尽力救治病患,脑病三科在满足防控新冠肺炎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收治病患,尤其是针对急性脑血管病等急危重症患者,做到“应收尽收”,并竭尽全力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由于受疫情影响,实习医护不能返岗工作,面对工作量增长、人员减半的不利条件,科室全体成员团结一致、共克时艰,保质保量完成医疗任务。年轻医师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已是常态,夜班护士忙到凌晨才有时间吃一口晚饭。由于高强度的工作,有部分医护出现了心悸、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甚至住院治疗。患者的转危为安,恢复健康凝结着辛勤的医护工作者的汗水、泪水。
在医院各级领导的指引下,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脑病三科高效运行。床医院三甲,一季度经济运行效率位列全院第二名;医院一季度“医护人员勇于担当奖”
03
卒中中心,奋勇领航
在完成常规任务、工作的同时,卒中中心建设一直是科室的重中之重。疫情给急性卒中的救治带来不利影响。脑病三科面对新形势下的急性卒中救治,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修订优化了急性卒中的救治流程,保证急性卒中患者的高效诊疗。
同时,我院卒中中心多次召开质控会,发现不足,不断改进。此外,卒中中心参加了脑防委、中国卒中专科联盟举办的年卒中中心建设区域培训(视频)会,与参会大咖共议卒中中心建设大计。同时,科室在全院各类大会推广卒中知识和院内处理流程,让卒中救治深入每个人的内心,不留盲区,不剩死角。
努力就有收获!年截至5月25日,科室共进行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46例,是去年同期的4.18倍。在年度全国高级卒中中心月度静脉溶栓技术排名中,我院卒医院前三位,3月、4月医院榜首。由于表现优异,卒中中医院一季度“奋勇争先奖”
04
卒中事业奋勇拼搏
脑病三科自成立之初即将发扬卒中事业定为目标,致力构建中西医结合卒中中心模式,即“中医特色突出、西医技术卓越、综合实力雄厚、服务品质优良”。为了达到目标,科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助力实现。首先是内强素质,每日晨交班后的中医经典学习让大家夯实中医经典基础,中医是我们的根基,是立身之本,也是我们最有优势的特色;每周四中午的业务学习让大家紧跟临床前沿和对标最新诊疗规范,提升业务水平。科室两位成员参加了中国卒中学会举办的卒中综合培训中心(SCA)培训班,接受系统、全面、一流的系统培训。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有溶栓治疗的病人,溶栓医师均在群内分享病例特点、经验教训,大家热火朝天地畅所欲言,积极分析经验,提出改良措施,每一次溶栓都是积淀,每一次治疗都有心得,重在总结与积累。其次是广交流,医院一同探讨、学习。疫情期间,通过云端会议召开讲座、交流会近10场,勇于发声与宣传,在卒中学术界有了“省中医之声”。科室徐向青主任和吴宏赟主医院的卒中培训会,将“卒中省中医模式”进行推广,努力扩大卒中中心、科室的影响力。
此外,科室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下沉社区,参加义诊、中医药惠民等多项活动,让基层老百姓真正受益。
04
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工作的艰辛并不会击垮脑三人,因为人并不仅仅是为了收入而工作,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的充实,并在工作中寻找人生的意义。我们把科室当做自己的家,把同事当做自己的亲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坚持奋斗。我们齐心协力,合舟共济,保持积极的状态。
5.12护士节,我们为最亲密的战友庆祝,增进革命友谊;忙里偷闲的团建活动,更让生活的乐趣充彻灵魂。忙,并快乐着!
疫情来之又去,卒中就在那里;卒中在哪里,我们就在那里;我们在哪里,快乐和希望就在这里。
医院
脑病三科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