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到底怕中国什么
声明:本媒体部分视频、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之处,请尽快联系我们做删除处理,谢谢!
导读
自中美 爆发以来,中国的“军民融合”(military-civilfusion)政策成了中美冲突的一大核心问题。美国不仅以中国“军民融合”为由打压华为,还借此驱逐中国留学生。但实际上,美国本身是“军民一体化”科技创新模式的典型,而中国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推动军民融合了。美国如今突然攻击中国的军民融合,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担心的还是中国在新兴技术领域赶超美国,打破既有军力平衡。
正文新冠疫情的爆发,使中美关系走到了十几年来的 谷。近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禁止与“中国军方有关联”的学生学者入境,声称这些留学人员参与中国“军民融合战略”,窃取“美国敏感科技和知识产权”,成为美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隐患。
其实,自特朗普开启中美 以来,美方就不断以中国“军民融合”为由收紧对华技术出口。美国对华为、中兴开刀,给出的理由也是这些中国企业可能通过“制造并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中的漏洞”,“实施恶意网络行动”,从而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外交和经济构成非同寻常的威胁”。
不论是打击华为还是限制中国留学生,美国找出的借口都是中国在实行“军民融合”。美国负责国家安全的副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福特,甚至称中国的“军民融合”政策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安全隐患之一”。而事实上,美国本身就是“军民一体化”(military-civilintegration)程度相当高的国家,还是这一政策的创新先驱。中国当今的军民融合战略很大程度上是依照美国为模范来制定的。
军民融合在中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邓小平就曾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此后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都制定了军民融合式的发展方略。那么,美国现在突然担心中国的“军民融合”,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图源:Unsplash)
什么是“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的本质是实现军民两大体系的互联互通、共同发展。一方面利用民企的人才、技术、资本来推进国防现代化,另一方面利用军队的资源促进民间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比如,中国空军通过“中国制造”政策,利用民间技术、资源来实现转型升级;而以军用为初衷的“北斗”卫星系统也开放了民用版,并由此产生丰厚的利润。
军民联合发展效益高的 原因就是发挥了市场的作用。传统上,军备的研发和生产都是由军队的兵工厂负责的,资金也全部由国家提供。在军民融合的政策下,军队可以在民企中招标,并且挑选合格的企业参与武器设备的研发,国家再向这些企业的项目投资。比起国营包办,军民融合使企业间产生竞争,让军队在购买装备时可以优中择优。
中国“军民融合”的发展历史
美国人近些年才开始炒作中国“军民融合”政策的热度,但事实上,中国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实行这项政策了。
年 期间,毛泽东首先提出了“军民两用”的思想,来发展军工产业,以应国防之需。虽然这个思想在当时没有完全落实下去,却成了中国国防发展的一大指导方针。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重申“军民结合”的重要性,但主要目的是通过军转民来促进民间经济发展。重庆兵工厂就曾转产民用“嘉陵牌”电动车,畅销东南亚。江泽民在任时,推动国防教育和后勤发展,拓展了军民结合的范围。而在胡锦涛时期,十七大和十八大都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方略”,以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习近平主席上台之后,在年首次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此同时,他进一步强调“科技兴军”,并且明确提出中国要建成”世界 军队”。可以说,当今中国的军民融合政策是对传统军事方略的传承和发展。而军民融合战略地位的提升既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革新,又是为了实现新的军队建设目标。
以苏联为教训,以美国为标杆
美国人提到“军民融合”(military-civilfusion)四字,总认为这是中国超越美国的“绝密大招”,殊不知中国的军民融合政策处处都有学习美国的影子。年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的一篇文章,就以美国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专门研究美国在“充分市场条件下”推动军民融合的经验。文章指出,美国重视军民两用技术、降低军备市场准入门槛、支持军品采购竞争都是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
而在中国看来,解体前的苏联就是反面典型,不仅军工体系日渐臃肿,而且与民用生产完全脱节,无法协作研发、生产。再加上与美国军备竞赛,庞大低效的军工产业最终拖垮了苏联的经济。
相反,美国虽然也参与了这场军备竞赛,却巧妙地通过投资军用技术来促进经济发展。美苏“太空竞赛”催生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研发航天飞机项目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系列的衍生品,在医疗、通讯、能源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互联网和卫星导航等技术的产生,也都源于美国的军备投资。
(图源:NASA)
冷战结束后,美国“军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引起了中国军事专家的浓厚兴趣。他们重点研究了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在年发布的《军民一体化的潜力评估》报告。在组建中央军委下设的科学技术委员会时,中国很大程度上学习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简称DARPA)的任务宗旨和管理方式。
但中国的“军民融合”与美国的“军民一体化” 的差异在于其主导力量与政策广度。在美国,以波音(Boeing)、雷神(Raytheon)、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Martin)为代表的军火商几乎垄断整个军工产业,甚者能左右美国政治,为发“战争财”而挑唆政府参与战争。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在 的离任演讲中,曾警告“军工复合体”(militaryindust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