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脑病 > 脑病预防

婴幼儿癫痫性脑病影响患儿一生,如何更好

神经医学社区

致力于帮助神经科医生逐步提高专业水平!

婴幼儿癫痫性脑病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其表现为进行性智力倒退、认知障碍、思维缓慢、言语不清、注意缺陷、行为异常等,与脑变性病相似。

癫痫性脑病(epifepticencephalopathy)是指由癫痫性异常引起的进行性功能障碍,其表现为进行性智力倒退、认知障碍、思维缓慢、言语不清、注意缺陷、学习不能、行为异常等,与脑变性病相似。该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其共同特征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的神经功能衰退,其主要原因是十分频繁或严重的临床癫发作和(或)持续大量的癫痫性电活动。

此外,癫痫性脑病具有年龄依赖性,每种疾病都发生在特定的年龄阶段,有相对刻板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较大的变化;脑电图严重异常;发作开始前,发育相对正常,发作开始后,神经功能的发育出现延迟、停滞甚至明显衰退;在脑电图异常的基础上可伴或不伴临床发作;对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反应差;脑电图特征与疾病的进程密切相关;局限性的皮质病变可能是全身性癫痫综合征的原因。

癫痫性脑病的病因及分类

癫痫性脑病多为症状性或隐源性癫痫,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各种脑膜炎、脑炎、感染中毒性脑病等;代谢性疾病如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维生素B6缺乏症及门克斯病;遗传性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神经纤维瘤病等;皮质发育障碍如半侧巨脑、局部皮质发育不良、双侧侧室周围结节性异位、无脑回畸形、巨脑回、脑裂畸形、多小脑回;其他:SturgeWeber综合征、肿瘤、孔洞脑、错构瘤等;病因不明:有部分患者无病因可寻。

新生儿期癫痫性脑病

新生儿期癫痫性脑病包括早期婴儿癫性脑病伴暴发抑制(EIEE)又称为大田原综合征。早期肌阵挛脑病(earlymhyoclonicencephalopathy,EME)。二者均于生后3个月内起病,脑电图以暴发-抑制表现为主要特征,病例均出现严重的智力障碍和神经系统异常,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婴儿早期癫痫性脑病

多数患儿出生早期正常,平均起病年龄3个月(13d--7个月)之后出现难以控制的游走性局限性发作。可表现为为形式的运动性发作,如双眼偏斜凝视、眼睑、抽动、肢体抖动等,也可继发全面性发作。发作频率逐渐增多,最终发展为持续性发作伴精神运动发育进行性倒退,无家族病史。

EEG表现为发作在一侧半球内或双侧半球之间移行,累及多个部位。临床发作与EEG放电在时间与部位上密切相关,发作间期可表现为多种EEG异常。起病后精神运动发育呈进行性衰退,患者肌张力低下,精神萎靡。神经放射及生化检查无异常发现,无家族性发病。频繁的发作可能是此病精神运动衰退的唯一原因,预后差。

Ohtahara综合征

Ohtahara综合征发病年龄早,在新生儿期及婴儿早期,一般在3个月内,多数在1个月内。而且发作形式多为强直性痉挛,散发或成串发作,出现在觉醒及睡眠中。EEG表现为爆发(3-4秒)-抑制(5-10秒),持续出现在觉醒及睡眠中。Ohtahara综合征多数有脑结构性异常,主要是出生前的脑发育不良。然而,预后不良,均有严重NS发育落后,死亡率高,存活病例的临床和EEG特征在数月后演变为婴儿痉挛。治疗非常困难。

图:EME与OS的鉴别

婴儿痉挛症

婴儿痉挛症(IS)起病年龄在2个月-1岁,高峰在4-6个月。80%为症状性,可因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脑损伤引起,典型病例表现为特有的三联征:痉挛发作、脑电图、高度失律及精神运动发育落后。而且发作常常难以控制,23%-60%以后转变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

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

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SMEI),临床特点表现为起病年龄在1岁内,最初表现为发热诱发的长时间的全身性或一侧发生癫持续状态。患儿发病后有进行性精神运动发有倒退和锥体束征等异常神经体征,特别是语言发育迟缓。无病因可寻,部分患儿有癫痫或热性惊厥家族史。

在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额、中央、顶区可有4-5Hz阵发性节律,一侧性发作后显示背景活动不对称。1岁以后EEG出现发作间期多导棘慢波发放。全身性的肌阵挛发作时可记录到多导棘慢波或多棘慢波爆发。散发性肌阵挛、阵挛或局限性发作时EEG可无持续的棘慢波,仅为节律性慢波或与肌阵李无关的散发棘波、棘慢波。癫痫发作对各种抗癫治疗反应均不好,长期预后较差。

儿童期癫痫性脑病(LGS)

LGS起病多在3-5岁,病因包括多种先天性或获得性脑病变,少数为隐源性病因,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特点表现为:①频繁的、形式多样的癫痫发作,包括强直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肌阵挛发作等。其中,强直发作是LGS最具有特征性的发作形式见于92%的患儿且很少见于其他癫综合征;②脑电图有弥散性1.5-2.5Hz棘慢波,97%的患儿可见广泛性棘波节律或快波节律爆发,是LCS最具特征的脑电图改变;③智力发育落后,病程常为进行性。LCS治疗困难,是常见的难治性癫痫之一。

Landau-Kleffner综合征(LKS)又称为获得性癫痫性失语,主要临床特点为儿童期获得性失语,失语出现的年龄为3-12岁,患儿起病前发育正常,多呈亚急性起病,典型者表现为言语听觉失认,症状呈波动性变化,伴精神行为异常;脑电图以颞区为主的样放电,睡眠期可出现广泛或局限性的频发棘慢复合波,常呈持续性出现,为L.KS实验室检查唯一的异常。癫痫发作可见于70%的患儿,包括全面和(或)局限性发作,其临床发作和EEG异常常呈良性经过,预后大多良好,但常遗留神经心理学损伤。

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CSWS)

CSWS是一种少见的年龄相关性的儿童癫痫,最突出的特征是睡眠中的电持续状态和高级皮层功能损伤。起病年龄6-14岁,高峰年龄8岁,男童多见。脑电图以慢波睡眠期持续性棘慢波发放为特征,以额区或前头部为主。80%有局限性和(或)全面性癫痫发作,但无强直发作。癫痫发作一般呈良性演变过程,但神经心理学方面的预后不好,患儿有广泛的认知障碍、智力倒退和行为问题。

Rasmussen综合征(RS)

Rasmussen综合征是一种起源于新皮层的部分性癫痫,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特点是一侧大脑半球限局性慢性炎症。临床有3个特点:①逐渐加重的局限性运动性癫发作,常发展为持续性局限性癫痫(epilepsiapartialiscontinua,EPC),抗癫药物不能满意控制发作;②逐渐加重的进行性偏瘫;③渐进性的神经精神心理学损害。

脑电图发作间期可为一侧半球局灶性、一侧半球多灶性或双侧半球多灶性癫样放电,均可伴双侧同步放电,少数仅表现为双侧同步放电;发作期EEG放电与局部肌阵挛性抽动没有很好的相关性。影像学检查早期正常,以后可见一侧半球萎缩性改变。50%患儿有脑脊液异常,包括细胞数和蛋白轻度增高,也可出现寡克隆或单克隆带。

癫痫性脑病的诊断

癫痫性脑病的诊断应依据全面而详尽的临床资料和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临床症状与体征,每种癫痫性脑病都有相对特异的临床表现,可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它们的共同特征予以初步诊断。此外包括脑电图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其中,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检查可发现各种先天性的大脑发育不良、畸形、炎症、肿瘤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功能影像学检查,比如PET、SPECT等,很多病例通过常规的临床脑电图及MRI等检查未发现异常,但通过功能影像学检查却可能有阳性发现。神经心理学检查是癫痫性脑病的患儿大多有精神运动发育障碍,智力及认知功能损害,因此神经心理学检查是不可缺少的,可为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癫痫性脑病的治疗原则为病因治疗,控制癫痫发作,使异常的脑电图恢复正常,神经心理学康复治疗。癫痫性脑病常系难治性癫痫,其治疗应根据个体特点采用多方面措施,依靠多学科协作来进行,是一个包括药物、激素,饮食、心理、外科等方面的综合治疗过程。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是癫痫治愈的关键,而癫痫性脑病多系症状性癲痫,因此应尽量寻找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

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

抗癫痫药物治疗包括传统AEDS和新型AEDS。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联合用药方式有丙戊酸钠+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等。一般主张两种抗癫痫药物联用,最多不要超过三种。新型抗癫痫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主要选择药物,如拉莫三嗪、托吡酯、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加巴喷丁、氨已烯酸、苯丙氨酯、唑尼沙胺等。

类固醇/ACTH治疗

皮质激素治疔癫痫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推测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1、抗感染、免疫调节与免疫抑制作用;2、反馈抑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对动物脑室内注入CRH,可致婴儿痉挛症样发作,ACTH通过负反馈抑制CRH分泌,起到止惊作用;3、ACTH促进脱氧皮质酮分泌,脱氧皮质酮的代谢产物3α,5α-别四氢脱氧皮质酮作用于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受体,使氟离子通道开放,产生抗惊厥作用;4、促进脑成熟:ACTH可增加脑脊液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促进脑成熟;5、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受体:体外实验显示其可降低海马锥细胞的兴奋性;增加脑肴液GABA和5-羟色胺,降低N-乙酰天门冬氨酸水平;6、皮质激素具有的纠正低血糖、降低细胞内糖、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梯度、减少脑组织内含水量、及酶修复等功能,对控制惊厥可能起一定作用。

静脉注射兔疫球蛋白

许多耐药性的癫痫性脑病如West综合征、LGS、LKS、严重肌阵挛性癲痫,Rasmussen综合征(RS)等对静脉注射疫球蛋白有效,但易复发。不过由于副作用小,对AEDs无效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生酮饮食控制发作的作用机制

生酮饮食(ketogenicdiet)是一种高比例脂肪、适量蛋白质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4:1,它将身体的主要代谢能源从利用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通过肝脏代谢产生酮体,从而导致机体的一系列反应。这种用含脂肪比例高、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比例低的饮食配方,通过脂肪分解代谢产生酮体,模拟身体对饥饿的反应治疗癫痫等疾病的方法称为生酮饮食疗法。

在进食过程中,葡萄糖通过促进葡萄糖转运载体进入脑部,在进食过程中,脂肪酸为肌肉和其他组织提供能量,但它不能进入脑部,由脂肪酸产生的酮体和肝脏中的生酮氨基酸通过转运载体,进入大脑为其提供另一种能量,可以产生对脑部的抗惊厥作用,其具体抗惊厥机制还不清楚。一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1.改变脑的能量代谢方式;2.改变细胞特性,降低兴奋性和缓冲癫痫样放电;3.改变神经递质,突触传递,神经调质的功能;4.改变脑的细胞外环境,降低兴奋和同步性。

生酮饮食的缺点,不适于遗传代谢性疾病;副作用包括胃肠道症状、困倦或嗜睡、低血糖。困倦或者嗜睡、过度酮症;远期副作用包括:肾结石、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便秘、生长障碍、骨代谢障碍;成本高、制备麻烦。

此外,还有外科治疗。手术治疗一方面主要针对结构性异常,如对那些局部皮质发育不良、大脑发育畸形、肿瘤、脑积水等,切除病灶后可使部分患者的癫痫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对通过PET、SPECT等功能影学检查发现的致痫灶采用手术切除有时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癫痫性脑病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其共同特征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的神经功能衰退,其主要原因十分频繁或严重的临床癫痫发作和(或)持续大量的癫痫性电活动。具有年龄依赖性,每种疾病都发生在特定的年龄阶段,有相对刻板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较大的变化。发作开始后,神经功能的发育出现延迟、停滞甚至明显衰退。对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反应差,预后不良。

医生汇

赞赏

长按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哪里有卖
白癜风早期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nxm.com/nbyf/10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