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播报医界标兵白衣楷模quot齐鲁最
11月30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卫生计生委主办的“齐鲁最美医生”评选结果发布,马玉琴等10人获评“齐鲁最美医生”。
在活动评选前期,通过组织推荐、单位推荐、群众推荐等方式,征集了58名“齐鲁最美医生”候选人。网络投票后,评选专家组综合网络投票结果和评委投票结果,产生了10名“齐鲁最美医生”。
“齐鲁最美医生”获得者名单
(以姓氏笔画排序)
马玉琴(女)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王医院
王医院
石礼(女)医院
孙宝霞(女)医院
医院
医院
杨茂医院
医院
郑心(女)山东中医院
下面,小编带您逐一认识这十位“齐鲁最美医生”:
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马玉琴
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甲状腺疾病防治中心副主任,负责全省甲状腺疾病的防治及科研工作、放射性碘治疗研究和临床应用等工作。她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对每一位患者都做到心与心的交流,从患者角度出发,将病情、诊疗情况及注意事项都通俗易懂地讲解给患者及其家属,深得患者信赖,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省外患者慕名而来。
侧记:防护服、口罩能够隔离病菌,却不能完全隔离辐射。马玉琴在平时的诊疗中,不可避免会接触到放射性物质。一次紧急情况下,她冒着危险治疗病人,因为近距离接触放射源,走出病房后一直昏睡了十几个小时才醒。“虽然危险,对身体也有伤害,但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一路走下去。”
医院王东海
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脑血管病区副主任。作为中组部第八批援疆专家,曾担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名誉主任。擅长颅内复杂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微创介入与手术治疗。作为中组部第八批援疆专家,曾担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名誉主任。在疆期间,他带领科室工作人员先后开展一系列神经外科技术填补了多项疆内空白。
侧记:王东海曾是一名援疆医生,虽然回山东几年了,但他脑海里依然清楚记得在新疆常听到的那句“热合买提”。“就是感谢的意思。”援疆多个日夜,医院的同事开展了几百台不同难度的手术,大大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水平。除此之外,他还把自己的一万元优秀党员奖金捐给少数民族困难学生。“一切都值得,我付出了汗水,收获了友谊。”
医院王强
医院大外科主任。他从医30多年来始终坚持“为患者服务”,年被查出患有胃窦部腺癌,他在自己接受手术的前一天,为一个身患甲状腺癌的患者进行手术。术后1个月,他不顾领导和家人的多次劝阻,没有多休息一天,再次走上手术台。
侧记:自己被确诊为胃癌,还有两天就做手术了,可他还在手术台边为患者做手术。这个“拼命三郎”,就是王强。工作了一辈子,马上要退休了,王强说,医学是一个试验和经验相结合的学科,培养一个有丰富经验的外科医生不易,退休后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自己要发挥余热。
医院孙宝霞
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致力于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诊治及流行病学的研究,先后诊断出山东省第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其确诊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为我国新发的一种传染病。
侧记:隔离衣、隔离裤、隔离鞋,再加上一层防护服,是孙宝霞的常态穿着。她是一位感染疾病科医生,当传染病疫情发生时,她和同事总是冲锋在最前。“有些病种是没有疫苗的,说不害怕是假的。但传染病一爆发,大家就会恐慌。我们这些‘哨兵’战胜恐惧、站好岗,公众才有安全感。”
医院石礼
医院业务副院长。她常年从事急危重症诊疗工作,以身作则,医院急危重症团队救治水平,连续五届派医师代表济南市参加全国急救知识和技能大赛,均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侧记:石礼干的是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急诊科医生。急诊室就是战场,生死只在一瞬间,石礼和同事们从生死线上拉回了无数生命,但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从小父亲就告诉我,行医者德为先,要时刻把病人放在心上。”
医院杜怡峰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组织“山东省神经内科专家巡讲团”,两年多的时间里为17市基层医生作报告近50场,培训医护人员余人次。坚持临床与科研协同发展,其科室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比中排名第一。年,科室荣获由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侧记:“走路好不好?记忆力是不是变差了?”一碰见老年人,杜怡峰经常问这几个问题。看似“絮叨”,他却“乐此不疲”。杜怡峰的研究和诊疗方向是阿尔茨海默症,在中国,有多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潜在患者更多。“这是个慢病,防比治重要,需要医务工作者多宣传。”周末、假期,别人休息,杜怡峰常用来跑基层、做科普。
医院张树泉
医院副院长、脑病科主任。他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方面研究,把传统中医病机与现代病理结合,传统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结合,对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急危重症进行救治作了深层次研究。
侧记:张树泉在中医脑病领域颇有建树。从医三十多年,他一直保留着一个旧听诊器。“已经不能用了。这是当年我的老师送的。一方面是鞭策我进步;另一方面,这个双筒听诊器在当时听血管杂音是新技术,现在却很普及了。医学在进步,我们医生也要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
医院杨茂清
医院副院长兼骨伤科主任,泰山学者岗位主要成员。他在传统“正骨八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文登正骨十二法”,使骨折复位成功率达90%以上。该项技术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临床实用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被山东省卫生计生委确定为“山东省优势治疗技术”在全省重点推广应用。
侧记:一枚细细的“克氏针”,在普通骨科医生看来没什么特别,但在杨茂清手中,就成了独门绝技:用“克氏针”进行闭合穿针术,让患者不用开刀手术,花钱少、病痛也少。省卫计委为此将“闭合穿针术”作为医改的重要内容在全省推开。面对荣誉,杨茂清很谦虚,“中医不仅要传承,还要不断创新,创新才能永续传承。”
医院岳红卫
医院骨外科副主任、脊柱外科主任。从医23年来他坚守一线,砥砺创新,实施了多项填补当地医疗技术空白的新技术。年,他主动请缨到抗击“非典”一线工作。从业至今,他已为万余名患者解除病痛。
侧记:在德州,很多人都知道一个特殊的热线电话——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岳红卫的私人电话。从医二十多年来,他的手机号码逐渐成了骨科热线。年,他完成了多台手术。妻子埋怨,结婚二十多年来,他从没陪家人出去度假旅游。岳红卫一声感慨引起了现场很多医务工作者的共鸣:“我也觉得愧疚。可病人太多了,许多人信任我,我希望能治好更多人。”
山东中医院郑心
山东中医院副院长。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对慢阻肺、支气管哮喘、弥漫性肺间质病治疗有独到之处。先后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侧记:三根手指、一个脉枕,郑心靠这个救治了很多患者。她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十二五”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无私地把自己的知识、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已培养了博士后1名、博士生4名、硕士生67名。
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