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究竟能不能提速到350公里
◆目前,我国高铁硬件和软件实力雄厚,最高时速“复跑”公里在技术和安全上没有问题
◆“复跑”后,“耗等成本上升,提价,系列‘衍生问题’”该如何应对?
文丨记者苏晓洲、诸晓亮、刘诗平、段续
本文刊于《瞭望》(ID:OutlookWkly)年第29期
7月15日11时20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金凤凰”和“蓝海豚”,在郑徐线上以超过公里的时速交会而过,相对速度超过公里。这次试验既是高铁领域新的“世界第一”,更为高铁未来发展获得了大量宝贵数据。
7月15日11时20分,“金凤凰”(左)和“海豚蓝”在郑(州)徐(州)线上,分别以公里的速度交会而行。李安/摄
中国高铁最高运营时速是继续目前的公里还是恢复公里?高铁列车速度能不能提?该不该提?该怎么提? 就这一社会关切的问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数位铁路专家。专家们共同的回应是:目前,我国高铁硬件和软件实力雄厚,最高时速“复跑”公里有底气。而且京沪、京广、沪昆和一些城际高铁线路市场需求旺盛,部分中远程旅客也期待提速。 年甬温线“7·23”事故后,高铁最高时速进行了下调。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董事长、院长蒋再秋说,技术层面看,设计时速公里的高铁列车运行时速公里和公里时,在转弯半径、坡度等方面技术要求是相同的。
据记者了解,目前有关方面将高铁最高时速限定在公里(实际最高运行时速为至公里),有安全方面的考量,但更主要的是基于运营成本和维修成本的考虑。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在兼顾安全性、经济性原则的基础上,部分高铁干线探索恢复公里最高时速的时机已经成熟。而在具体操作层面,宜于“分类施策”,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1
“热线”运力饱和期待提速
几天前,记者前往京广高铁长沙南站乘车。虽然列车已经处于高频发车状态,但进站口人流依然排成长龙,候车室巨型穹顶下旅客如织,与6年多前刚启用时的冷清形成强烈反差。
5月中旬,记者曾乘高铁从北京前往安徽铜陵。刚进北京南站,炽热的“人气”就扑面而来,候车大厅内许多旅客因找不到座位只能站着。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尹浩教授出差或探亲经常选乘高铁,他特别憧憬恢复公里时速。“现在从北京到长沙要坐近7个小时,如果恢复这个时速,5个多小时能到,多好啊!”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高广军说,健康成人白天每顿饭之间间隔时间大约5个小时,这是旅客坐高铁旅行舒适感受的“时间临界点”。 本刊记者在很多高铁枢纽站随机“民调”显示,目前广大旅客对高铁的快捷、舒适和准点率评价高,但很多受访的中远程旅客希望车能开得更快、旅途用时能更少、车次能更多、票能更好买。 “热线”运力接近饱和,使部分高铁“复跑”时不我待。
动车在广西省百色市田阳县境内行驶(6月23日摄)黄孝邦/摄影
京沪高铁原董事长蔡庆华谈到,京沪高铁这样的热门线路如能恢复公里时速,线路运力将会得到进一步发挥,更能提高旅客乘车体验。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京沪高铁发送旅客从开通之初的日均13.2万,猛增到年的日均超过29万。目前线上每天多对列车开行,很多区间运力发挥接近上限,但仍不能满足高峰时旅客出行需求。特别是上行上午时段、下行晚间时段已基本无时间窗口加开列车。 一些业界人士坦言,随着郑州-徐州等横向连线开通,“京沪线再不提速的话,就得修‘第二京沪高铁’了”。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桥梁工程系主任戴公连教授认为,中东部“复跑”存在市场需求,不仅能缩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互联互通”时间,还有利于中东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2
“复跑”面临三重疑虑
第一,如何应对能耗等成本上升。
本刊记者了解到,目前有关方面将高铁最高时速限定在公里(实际最高运行时速为至公里),主要基于运营成本和维修成本考虑。
7月1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海豚蓝”准备从郑州东站发车进行综合试验。朱祥/摄
相关专家认为,“复跑”可从运力负担重、设计技术等级高的干线高铁入手。即在相关干线提速,不同运行区间、不同车次,可运行不同最高时速。如京沪线上天津南到济南、徐州到蚌埠适合提速到时速公里,而济南到徐州等路段则可以跑时速公里。一些运行区间短、停站多的车次,则可以考虑维持现有运行时速。 专家的看法是,“复跑”后新的高铁运行图其最高时速设置,应该能够有效权衡能耗收益比并提高旅客乘车体验。 第二,会否带来提价。
不少人期待“复跑”,同时也对会否“大涨价”心存疑虑。根据一些铁路专家的研究,高铁列车电力消耗与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如时速从公里提升至公里,空气阻力系数将大幅提高并致列车运行能耗增加,使成本较明显上升。此外,列车为克服坡道阻力、摩擦阻力而增加能耗,也会令成本上升。 据记者了解,高铁列车有关线路最高时速从公里降至公里后,票价小幅下浮。在目前票价体系下,一些线路运行效益较好。而一旦“复跑”,有关方面担心如不适当调高票价,会造成亏损,因此倾向于维持现有车速格局。 有业内人士认为,高铁列车是否“复跑”,既要看技术条件,也要考虑铁路运营成本和社会创造财富、节省时间成本等之间的关系。如果能耗增加低于创造的财富,或者带来的时间成本降低具有经济性,就可以考虑提速。 同时,受访专家还认为,在“因线制宜”、“分类施策”原则下“复跑”,定价应坚持市场化路径。“”带来的快捷性、舒适性,能够部分“对冲”涨价引起的不适。而铁路部门、硬件建设和制造企业,则有义务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在成本控制方面深挖潜力。 第三,如何应对“衍生问题”。 一些专家研究发现,高铁最高时速从公里恢复到公里,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衍生问题”。如列车产生噪声与速度关系密切。目前,一些沿线路段群众对高铁列车噪音的投诉比较集中。未来如“恢复”,这一问题将更加凸显。专家认为,相关部门需同步安排工程隔离和技术降噪等措施。
7月15日,参加综合试验的技术人员在中国标准动车组“海豚蓝”上工作。朱祥/摄
据了解,恢复公里最高时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高铁列车线路磨损,降低易耗机件使用寿命等,对包括运营团队、列车、线路等在内的综合运营保障体系,都构成新的考验。 有业内专家就此指出,全球范围内围绕安全、节能、高效、快捷、舒适等的“高铁进步”永无止境。中国高铁恢复公里最高时速,是挑战更是契机,能进一步提升高铁建造、制造到运营的体系化水平。 有专家提出,国家在鼓励引进技术吸纳、创新和量产的同时,可以通过设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鼓励与支持国产器件进口替代及应用推广、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产业集群等措施给予政策支持。
此外,在高铁轨道、信号、电力、材料、制造装备乃至标准制定等领域,可以在扶持技术创新和研发上加大力度,摆脱对国外的依赖,全面形成安全有效维系“世界运营时速最快高铁”的强大综合实力。
3
“”技术过硬意义重大
中国对高铁探索起步较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和本世纪初,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列车就先后突破了公里和公里最高时速。
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提升中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后,至年甬温线“7·23”事故前,我国曾有京津高铁、武广高铁等5条线实行公里最高运营时速。期间,列车运行安全平稳,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运营经验。 截至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达1.9万公里,其中有公里左右设计速度为公里/小时。 一位铁路专家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目前我国按照公里最高时速设计的高铁线,曲线半径等技术指标完全适合开行公里时速的列车,很多指标还具备更高的安全系数和更大的技术余量。 “在京沪高铁综合试验时,国产‘和谐号’CRHA高速列车跑出了.1公里时速纪录。”这位专家说。 记者在多个高铁列车生产基地、线路枢纽现场了解到,我国高铁硬件建造水平和管理运营能力,完全可与德日法等巨头“分庭抗礼”,甚至令其“望而生畏”。
7月15日,两列标准动车组列车在郑徐线上交会。朱祥/摄
目前,全球最大的高铁列车总装车间在中国,高铁骨干企业都拥有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相关实验平台和数据中心涵盖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强度、噪声、疲劳、振动、空调导热、重量管理等,试验手段包括仿真、风洞等在内的系统化前沿技术。
与高端装备领域其他一些“中国制造”相比,中国高铁列车没有突出的“心病”或“脑病”。如引擎——驱动电机,目前成熟的产品在线装车运行稳定,新开发的大功率高速动车组用永磁同步牵引电机牵引系统,不仅功率跃升、大幅减重,还能实现高效节能…… 很多一线技术人员向本刊记者表示,高铁恢复公里最高时速在技术和安全上没有问题。据悉,目前京沪、京广等一些线路上运行的高铁列车,实际最高时速介于公里至公里之间。 按照有关国际组织相关定义,旧线改造列车运行最高时速公里以上、新线最高时速公里以上的铁路,都可称之为“高铁”。目前,除中国外,还有德国、法国、日本、西班牙等国拥有正在运营的高铁,其中多国技术等级最高的线路设计时速公里、实际运营时速至公里。 一位刚刚从德国考察归来的铁路专家说,在中国和西方高铁提速潜力相近的背景下,中国率先恢复公里最高运营时速,对促进国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恢复最高公里时速,可视为树立中国高铁核心竞争力标杆的‘直通车票’,有利于奠定中国高铁的‘世界排头兵’地位。”
学术合作联系人:周邦民(),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信出版社为库叔提供下图所示书籍10本,以及15本知名经济类书籍赠予热心读者。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每条文章都可以评),点赞最高者(数量超过三十),库叔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得奖。当然,评论的质量库叔会进行把控的。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灏忓寰楃櫧鐧滈鑳芥不鎰堜箞鍖椾含鐪嬬櫧鐧滈鏉冨▉鍖婚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