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脑病 > 脑病病因

田军茹眩晕工作室信息201643

什么是癫痫性眼震?

如何识别癫痫性眼震?

案例:14岁男性,右利手。两年半前其母亲发现有发作性双眼球反复框内移动,每次持续10-15秒,每天数次但不伴眩晕听力丧失,耳鸣幻视和共济失调。由于发作逐步频繁几乎每小时一次,因此就医。查体:眼底视野正常,双眼一致性和异向运动正常,无自发性、凝视性、摇头性、位置性眼震。在初诊检查时,病人发作一次:双眼协同性偏向右侧后协同性缓慢穿越眼球轨道全长,然后通过短崭快速的急跳回到对侧,形成眼震。这种眼震发作持续15秒钟后眼震突然停止,然后眼球向右侧偏转大约30度5秒钟。眼震停止后即使视觉注视去除了也没有出现任何眼睛的漂移。在发作的全过程中病人意识清楚。根据EEG记录这些发作时癫痫发作,ENG显示跟踪扫视正常,水平眼震快相向左,SPV大约50-60度/秒,呈线性型,持续17秒钟。垂直导联可见眨眼波伴随每个快相。使用卡马西平后眼震和癫痫发作停止。

眼球运动异常是癫痫发作的常见表现之一(LeighZee)。癫痫性眼动异常常同时伴有头动异常以及癫痫性眼震。癫痫的眼动异常主要表现为癫痫性水平和垂直凝视性偏斜。凝视性偏斜多为水平性,通常为病灶对侧偶尔为病灶同侧。癫痫性凝视偏斜很少是持续性的,发作性水平性凝视偏斜多持续数秒钟,有时随反复眨眼后出现。这是癫痫性凝视偏斜与半球大片梗死灶造成的麻痹性凝视偏斜的重要区别之一。垂直凝视性偏斜较为少见,大多为双侧病灶。头转动常随癫痫性凝视偏斜出现,一般病灶位于头转动方向的对侧。

癫痫性眼震(EpilepticNystagmus)是癫痫发作时癫痫性凝视偏斜伴随症状之一,也可能出现于没有发作时或不伴凝视性偏斜,一般EEG显示癫痫性异常放电波。文献报告,癫痫性眼震呈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协同性(共轭性),回缩性,会聚性,单眼性等。协同性癫痫性眼震一般朝向癫痫病灶对侧(健侧)。文献报告会聚性癫痫性眼震见于周期性周期性侧向性癫痫样放电或暴发抑制型癫痫样放电。因此认识癫痫性眼震的形式和特点有助于诊断和辨别诊断。

癫痫性眼震的临床特点:

1)癫痫性眼震在各种癫痫发作类型中发生率较低。与眩晕头晕相关的癫痫性眼震仅约5-7%。

2)癫痫性眼震表现为2个类型:A.对侧扫视-向心性慢相漂移回到正中,这个类型的癫痫性眼震一般不越过中线;B.同侧跟踪越过中线-通过反射性纠正扫视朝向对侧,这个类型的癫痫性眼震一般越过中线。以前者为多。

3)癫痫性眼震为发作性眼震,每次持续时间短暂,一般持续十几至数十秒,很少超过一分钟。当伴有发作性眩晕或头晕时,这种发作特点容易误以为是BPPV。但是眼震与头位改变没有关系。

4)癫痫性眼震为自发性,多伴有癫痫性凝视性偏斜和局灶性癫痫发作。

5)发作频率较高,从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这种发作频率与前庭阵发症类似需要鉴别。

6)大多数在癫痫性凝视偏斜之后出现,眼震朝向异常放电的对侧。

7)大多数为局灶性癫痫发作不伴意识丧失,如果伴有意识丧失一般不容易漏诊中枢性疾患。

8)癫痫发作大多数是症状性的,原发性多见于儿童。

9)发作大多数来自大脑皮层后部。

10)抗癫痫治疗可以终止眼震,例如使用卡马西平等。

半球皮层异常放电引起的癫痫性眼震大多在颞叶、顶叶和枕叶,与累及皮层扫视和跟踪眼动中枢有关(Tarnutzeretal.)。两侧半球有多个与扫视和跟踪相关的皮层眼动中枢(LynchTian)。朝向病灶对侧的癫痫性眼震有两种不同的发病机制。

1)主要是由于皮层的扫视功能区的癫痫活动导致朝向对侧的扫视,之后几秒钟出现因固视维持功能受损而导致的向心性慢相漂移使眼球回到正中原位,看上去很像凝视性眼震但是不持久。有文献报告眼震同时伴有11-14Hz高电压放电活动。

2)次要的是由于皮层运动视觉和跟踪区域的癫痫性放电导致眼睛缓慢向同侧偏移并且越过中线,之后产生一个朝向对侧的反射性纠正性扫视(案例,Tusaetal.)。有文献报告这些区域的跟踪眼动刺激阈值低于扫视的刺激阈值。

但也有病人可能同时累及扫视和跟踪这两个功能区。

病因可能是多种。根据36例癫痫性眼震病例的综述报告病因如下(Leeetal.):有脑梗死,脑出血,皮层发育不良,头外伤,脑转移,尿毒症性脑病,低血糖脑病,MELAS(线粒体性肌病,脑病,乳酸性酸中毒和中风),Sturge-Weber综合征,蛛网膜下腔囊肿,毒扁豆碱中毒,出生窒息。









































白癜风初期症状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nxm.com/nbby/5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