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的发展与中医药的作用
重症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是现代医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
重症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重症监护。这一理念的提出者是现代护理学的创始人-佛洛伦斯.南丁格尔。在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由于急救护理的缺乏和高感染率,重伤士兵的病死率高达50%。南丁格尔带领38名护士,为重伤士兵提供专门的隔离和护理,使重伤士兵的病死率下降至2%。
延续南丁格尔的理念,年比约恩.易卜生设立了特别的治疗病区,将脊髓灰质炎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集中管理,提供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支持治疗,使患者的病死率从原来的87%下降至40%。同期,彼得.萨法尔正式将专门治疗急危重症的病房命名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年,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成立。年,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成立。
同国外相比,我国的危重症医学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医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ICU。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年3月18日,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立。年7月4日,重症医学正式被批准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学科编号.58。年1月19日,卫生部公布《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增加一级诊疗科目-重症医学科,代码28。年7月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成立。年4月10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重症医学涉及多学科领域,超越单独的专科范围,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医疗体系中已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明确规定:三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ICU应配备最先进的监护、治疗设备与技术,能对危重病患者提供连续、动态的监护,并通过有效的加强治疗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命支持。以ICU为核心搭建的多学科合作平台,使危重患者在获得严密监护、有效治疗的同时,为进一步的专科治疗提供了持续有力的保障,为危重患者赢得了机会和时间。医院各类危重患者的综合救治、各类临床医疗难点尖端的攻克、临床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应用、各种高风险技术和大手术的准入等通畅都需要ICU的全力支持。ICU是医院医疗水平、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ICU的综合救治水平,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医院整体医疗实力,医院的重要标志。医院如果无力收治危重患者,无力开展大型抢救,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将难以立足,更谈不上发展,医院医院都一样。反过来,重症医学水平高,ICU建设得好,对医院各专科的发展、对医院整体实力的提高,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思想基础在讨论生命、健康、疾病等医学重大问题时体现了优越性。在重症医学领域,中医学更是凭借其整体观念而与这个年轻的学科显得丝丝入扣。
比如:伤寒论的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证三法等辩证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脓毒症、MODS的诊治提出探讨,也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在疾病发作期分阶段治疗、缓解期中医康复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上能凸显中医药治疗的环节重点,发挥中医药疗法优势。在发作期合并肺性脑病,中医辨证多属痰蒙清窍,治以涤痰、醒脑、开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医辨证多属于痰热蕴肺,治疗清热化痰、泻肺平喘。在缓解期痰热渐去,证型由实转虚,则需益气养阴等。针对营养不良,通过“补土生金”和“补益宗气”之法可加强肌肉营养,减少呼吸肌蛋白分解,延缓和控制呼吸肌疲劳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等。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采用电针双侧足三里等及配合使用承气汤类中药保留灌肠的通里攻下法,通过经络系统调整维持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减少毒素吸收、调控炎症反应、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
对于耐药菌感染,从中医辨证来看,多属于本虚或本虚标实证范畴,人体微生物的菌群平衡,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微生态的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则“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中医补益法为主实施中医药干预,可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细菌耐药性。大多数补虚药物均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比如人参、党参、黄芪、当归、白术、刺五加、地黄、鹿茸、灵芝、枸杞子、淫羊藿、冬虫夏草等,以中医学邪正发病为指导,应用补益法进行治疗,可能成为耐药菌治疗的重要手段。
对于危重病相关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目前除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外,西医无特别方法。临床及研究研究表明,肾阳虚证与HPA轴功能低下相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是某些疾病的共同病理变化,温补肾阳药可以从整体上调动肾上腺皮质功能,达到调节整体、改善局部的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阻止病情发展或反复加重,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药包括针灸、药物在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肠内营养的早期实施方面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采用大黄粉外敷神阙、内服中药、大承气汤灌肠、电针天枢足三里等可行气通腑、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
需要强调的是,在重症医学领域,存人治病是关键。脓毒症、MODS、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非常常见,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中医诊疗方法,常常已经是“入脏腑者,半死半生也”,甚至是“死,不治”,无法保证患者的存活,更免谈辩证论治、理法方药。只有在现代生命支持技术下,让危重症患者先活着,才有下一步诊治的机会。所以,中医药同样不能不切实际、夸夸其谈。临床上只有应充分灵活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同时熟悉现代医学技术,才能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便宜白癜风偏方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