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脑病 > 疾病并发症

病毒性肝炎及肝脏疾病介绍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主要临床表现:

1.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1)黄疸前期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2)黄疸期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脾大,本期2~6周。(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叩痛,脾大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根据肝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2)中度症状、体征,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肝功能有异常改变。(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肝主要负责代谢功能,也参与解毒、排毒,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分子,如胆汁、凝血因子等,对人体机能的正常运作起着重要作用。

肝脏发生病变后,其功能就会减弱,导致体内有害物质堆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生活中有一些人,比较孤僻、敏感、内向、一生气就容易两肋疼,这种“性格”的病理,就是“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是微循环不畅的典型表现。

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

发生了肝气郁结,人体的微循环系统就像气球,气只进不出,全身气堵起来了,郁闷无处宣泄,憋屈,胸闷。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趋加快,人们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精神压力随之而来。

榜上无名、失业、失恋、工作变动、家庭矛盾、离婚、失去亲人、经济损失等问题的心理打击都会导致人的情绪低落,长此以往也容易肝气郁结。

国内的肝病患者人数多达3亿人,并且还在逐年增多。根据全球疾病负担项目,年,有多万人以肝病为主要原因死亡,包括急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死亡人数约占全球死亡总数的4%。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nxm.com/nbbfz/15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