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ldquo脑梗rdquo会遗
近来,医院神经内六科来了好几位“脑梗死”患者。这几位患者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脑梗”都具有遗传性质。
那么问题来了,脑梗会遗传吗?我院神经内六科主任胡运新给出了确定的答案:不会。除非“脑梗”只是临床表现,真正的病因其实是一种叫CADASIL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疾病。
“CADASIL又称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是常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是染色体上的Notch3基因突变所致,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皮质下痴呆、情绪障碍和偏头痛。
”这种“脑梗”没有高血压病史临床上,脑梗的发生多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有关。可这些“脑梗”患者通常没有高血压等病史。
家住云浮45岁的中年男子林某,起初只是觉得看东西模糊,随后才出现了记忆力下降的情况。医院检查提示脑内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及变性灶。
我院复查提示颅内多发小梗死灶,但是林某的血脂、血压、尿糖指数都正常,而且年纪不大,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相对较少。经过多次排查后,胡运新怀疑是脑小血管病变。随后,追踪NOTCH3基因结果显示阳性,符合CADASIL的诊断。
经过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康复训练等对症治疗,林某的症状得到了改善,已顺利出院。
胡运新介绍,大部分CADASIL患者多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尤其是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要临床症状,而患者往往没有高血压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年发病、反复脑梗去年11月,清远52岁的钟叔突然发现自己的左手不能抬起、无法握拳,左脚无力、无法行走,还伴有说话含糊不清。钟叔的儿子察觉后,马上将钟叔送到医院就诊。当时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经过治疗后,钟叔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是遗留了左侧肢体活动障碍的症状,平时要依靠别人搀扶才能行走。
自3月起,钟叔左脚的活动能力越来越差,被扶着也难以走路,而且还伴有流口水、饮水呛咳等症状。家属担心是脑梗加重了,在朋友介绍下,来到我院神经内六科就医。
入院检查发现患者颅内存在多发梗死灶、双侧丘脑含铁血黄素沉积性改变。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后,完善基因检测,最终确诊钟叔是CADASIL。
胡运新解析,“中年起病、反复发作脑梗,这也是CADASIL的一大特点。”记忆力下降、脾气变古怪家住番禺的吴姐,今年45岁。据家属回忆,吴姐大概从10年前开始,记忆力就开始下降了。“经常忘带钥匙出门,刚做的事情转眼就忘记了。”而且吴姐经常一睡就是一天,清醒的时间很少。曾在医院就诊行头颅MR检查提示双侧半球病变,医生诊断为脑白质变性。经过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
最近1年来,家人发现吴姐经常胡言乱语、答非所问,脾气也变得很古怪,有时候很孤僻不愿意跟人说话,有时候又莫名乱发脾气。
我院影像检查显示右侧半卵圆中心小软化灶、双侧基底节区缺血灶、脑白质多发变性灶、弥漫性脑萎缩。考虑到患者的病程较长,胡运新建议做进一步的基因检测。最终结果显示NOTCH3基因突变。经过对症治疗,吴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改善。
认知障碍是CADASIL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执行能力等下降,随着疾病进展出现皮质下痴呆。此外,情感障碍在CADASIL也较为常见,持续抑郁或抑郁躁狂交替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可以遗传的“脑梗”除了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CADASIL还具有遗传性的特征。
4月下旬,45岁的夏姐早上起床时莫名感到右手无力,有点抬不起来。吃早餐的时候,发现自己竟连筷子都拿不稳。由于父亲和哥哥都曾得过脑梗,所以夏姐觉得她这种情况应该是遗传,当天医院做了检查。正如夏姐所猜测的那样,果然是脑梗。经过治疗后,症状没有好转。
又过了两天,夏姐的右手依然使不上劲,连握拳都难。“偏偏还是右手,连饭都没有办法自己吃,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胡运新在接诊时,考虑到夏姐的父亲及哥哥都有脑梗的病史,便怀疑患者可能是遗传疾病所引起的脑梗症状,随后的基因检测结果也证实了胡运新的猜测。
对于夏姐所怀疑自己的脑梗是由于遗传,胡运新也作了解释,“遗传的并不是脑梗这种疾病,而是CADASIL。”
在经过抗栓、调脂、促进侧支循环、抗氧自由基、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康复训练等治疗后,夏姐的右手慢慢能够握笔写字、拿筷子吃饭。
胡运新
神经内六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CADASIL是一种遗传性小动脉疾病,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临床特征:
1、多为中年起病。
2、可遗传,多为先证者或有家族病史。
3、患者通常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4、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CADASIL的最常见临床表现,表现为典型的腔隙性梗死,在病程中可反复多次出现。
5、认知功能减退、情感障碍也是突出症状。
专家简介
胡运新
医院神经内六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学组组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眩晕学组秘书、广东省基层医药学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MDT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帕金森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专科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神经修复学会精准治疗分会委员。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事神经科临床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神经科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治疗,擅长记忆障碍、痴呆、眩晕、脑血管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头痛、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管理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参研多项省级临床科研课题,《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第一版副主编,发表脑血管病、痴呆等疾病学术论文多篇。
医院简介
医院
医院、事业单位
医院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三医院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直医保、省直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内异地就医直报定点医疗机构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办院思路:技术建院、质量建院、创新建院
核心价值观:更专业、更有效、更经济
医院愿景:为大众带来健康与希望!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