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报道丨国家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年4月30日下午,针灸临床部南院区进行了教学查房,此次查房由针灸部一病区姜伟主治医师、赵亮副主任医师主查。针灸学科医护人员、规培医师等观摩了研究生、姜伟主治医师对病人进行的全面神经系统专科查体,查体的研究生在患者身上进行了委中、足三里、三阴交的针刺治疗。在专题讲座及病例讨论中,姜伟主治医师介绍了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案,与现场规培医师进行积极互动,并且就针刺手法量学对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两次针刺间隔时间等针刺手法的四大要素进行了科学界定,捻转补泻手法“四大要素”,即捻转补泻与作用力方向、大小、持续时间的关系。此次查房第一次在查体过程中加上了针刺操作治疗,对以后针灸临床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此患者从四诊论治分析,神清,精神可,右口喎,舌强语謇,饮水偶呛咳,右半身瘫痪,右上肢无运动,右下肢可见轻微肌肉收缩,纳可,寐安,小便可,大便干燥,数日未行。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症属风痰阻络,治以祛风化痰,疏通经络为原则,针对此患者大便秘结症状,治以调理肠胃,行滞通便为原则,取大肠俞—背俞穴,行捻转泻法,天枢—大肠募穴,行呼吸泻法,俞募配穴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大肠传导功能复常;足三里、丰隆—行提插泻法,远部取穴,疏调胃腑气机;支沟—行捻转泻法,宣通三焦气机,三焦之气畅通,则肠腑通调;归来、水道、外水道、外归来—行呼吸泻法,近部取穴,行滞通腑。
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是指选择适当的经络腧穴,施以一定的手法刺激,使机体产生或兴奋或抑制的双向应答,从而调整机体阴阳或偏盛或偏衰的状态,其最终的目的是使机体由现在的病理状态恢复到或趋向于原有的生理状态或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也就是中医常说的“阴平阳秘”状态。简而言之,即在机体功能状态低下时,针刺可使其增强;而功能状态亢进时又可使之降低,但其对正常的生理状态无明显的影响。赵亮主任对查体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对捻转补泻进行进一步论述,对腧穴的双向调节作用及针灸手法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指导。
王涛主任对捻转补泻的手法量学,在病机相同症状不同的情况下双向调节的中医理论进行了补充;关卫主任对学生日后在临床中学习致用提出了希望。
李桂平主任对针灸处方在经络理论特点和处方特点进行详细论述,细述了腧穴及刺灸法的辩证论治在临床上的应用,及针刺双向调节的常规取穴的选取和应用。并对学生的关于电针应用及配穴方法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张超医师对此次查房进行了总结,针灸部南、北院区继教学术讲座有计划的进行中,努力让每一位参会者都积极参与其中,并有所收益,共同提高针灸学科发展。应知应会题针一病区(姜伟: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
1.针灸处方就是在中医理论尤其是经络学说等指导下,依据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选取腧穴并进行配伍,确立刺灸法而形成的治疗方案
2.常用针刺补泻手法: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呼吸补泻
3.选穴原则: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和辨证对症选穴
4.针刺手法量学:研究和确定针刺最佳治疗剂量的学问,对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两次针刺间隔时间等针刺手法的四大要素进行的科学界定
5.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是指选择适当的经络腧穴,施以一定的手法刺激,使机体产生或兴奋或抑制的双向应答,从而调整机体阴阳或偏盛或偏衰的状态,其最终的目的是使机体由现在的病理状态恢复到或趋向于原有的生理状态或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6.自主神经支配内脏器官(消化道、心血管、呼吸道及膀胱等)及内分泌腺、汗腺的活动和分泌,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作用互相拮抗,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运动,而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胃肠的运动
本期简报:张云洁编辑:林海平
国家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全国中医针灸专科医疗中心
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教育部“针刺治疗脑病”创新团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中风病基地
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
国家中医针灸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
中风病协作联盟组长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推广基地
天津市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重点专科
天津市高校重点学科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